金川老街红军曾驻留14个月
□本报记者 程文雯
漫山梨花,百里红叶。阿坝州金川县,这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曾经是红军在敌后的根据地。当地一个叫“老街”的地方,聚集的13处红军革命遗址和一座清真寺见证了这段历史。日前,记者来到金川,探访老街与红军的故事。
一条老街,留存13处红军革命遗址
金川老街地处龙家山下,邻近大渡河,原名“阿尔古”,是藏语“河岸上面”的意思。老街约5平方公里,以中心地“灯杆坝”为界,包括以东的老街道,以西扩建的新街,一条与老街道基本平行的“半边街”和“育才巷”、“箭刀子”、“兴隆街”等街道。
“老街在清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金川老街的原住居民、金川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卢明燕向记者讲起老街的过往。
“乾隆年间两次金川战役,带来了不少汉族人,所以老街上也有不少藏汉混合的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大都没能保存下来。现在留下来的古建筑,大多与红军有关,前面就是一处。”顺着卢明燕手指方向,记者看到一座木制两层小楼,红墙黑柱、门窗雕花、飞檐青瓦,但墙壁却像藏族房屋一样用石块砌成。正门旁边,挂着一块“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旧址”的牌子。再往前走,中共绥靖县委旧址、绥靖县第一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五军军部旧址……类似的古建筑接连出现。
这里为何会聚集如此多的红军革命遗址?原来,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驻留金川14个月,并建立革命根据地。
据卢明燕介绍,红军离开金川后,在老街共留下13处红军革命遗址,除了政府和军队办公场所,还有医院、被服厂、炸弹炸药厂、军械修理厂等旧址。现统称为“金川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已被整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年清真寺,见证红色记忆
除了“金川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老街上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记者看到,这是一座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外墙上白绿两色的瓷砖、琉璃圆顶尽显异域特色。而圆顶两侧各有一个中式檐角,门前4根红色木柱,又带有中式建筑特点。
据金川县《县志》记载:1771年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从陕西渭南调来清军,其中有不少回民官兵,战后留住戍垦,此为移居金川县内最早的回族。继而不少到金川经商的回族,也在这里安家落户。1794年由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集资,清政府补助,修建了这座清真寺。“算来古寺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清真寺阿訇马思贵说。
走进寺内,四周的木结构房屋围成一个院子,右手边,两块写有“四川省绥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和“中国工农红军(33军)绥靖回民独立连连部遗址”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1935年绥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就是在这里开的,同时还成立了一支120人的回民独立连。”马思贵告诉记者,当时,这支队伍主要负责为红军筹集粮款。1936年春天,部队在护送河东照壁山运粮队伍时遭到当地土司率兵重重包围,独立连连长马善全和其他41名回族战士牺牲。
寺内的陈列室,靠墙摆放着一排玻璃展柜,“金川县回族老红军风采”、“红军发布的宗教信仰自由文告”、“红军在金川的革命遗迹”各个板块的文字、图片介绍和展品摆放得很有条理。在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记者发现了不少宝贝:回民独立连的连长、指导员和排长一起开会时使用的木制圆桌;当时的绥靖回民苏维埃政府主席、清真寺阿訇肖桦烈士使用过的眼镜、净壶等遗物;还有帮红军运粮时使用的木箱。“历史不能被遗忘,这些东西都是宝贵的遗产。”马思贵说。
金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