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串起”的致富故事 ——金川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见闻
■记者 杨刚 严国 子琦
“像带娃娃一样种葡萄”,这是记者近日在金川县采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时,种植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党委、政府对种植户的殷切期望,表达出的是受益种植户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金川县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农业“1+3”建设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基地为载体,以企业、农民专合社为依托,以订单农业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积极探索高半山农民增收新路子,在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全县酿酒葡萄产量达3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80余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3500元。酿酒葡萄产业已然成为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葡萄致富效果好
漫山遍野的酿酒葡萄基地蔚为壮观,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被沉甸甸的葡萄压弯了腰,雨后的露珠迎着秋日的阳光格外闪亮,今年,对于勒乌乡马厂村的酿酒葡萄种植户来说,必然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民刘发奎正在葡萄架中间除草,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家每亩葡萄产量就达到3000多斤,光是每亩葡萄就挣了近4000余元,随着葡萄丰产期的来临,这几年种植户的收入是越来越好。”说着,刘大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和刘发奎一样靠种植葡萄致富的还有金川镇角木牛村的石康一家。位于海拔2700米以上的角木牛村群众一直以来靠种植玉米为生,因为当地气候条件较好,玉米亩产能达到2000斤以上,这在很多地方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即使这样,一年累死累活每亩也就2000多元。近年来,角木牛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酿酒葡萄产业,像石康家一样种葡萄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全村不在少数。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平均产量也就2000斤左右,抛开化肥等成本,每亩最多也就能卖得到2000多元。现在算来,这收益只是种葡萄的一半。”已经种了4年葡萄的马厂村村民王顺义跟记者算起了“旧账”。
记者感言:曾经的玉米地成了如今的葡萄园,曾经为挣钱苦恼的玉米种植户成了如今的葡萄种植行家。高半山地区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充分结合本地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搭上了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快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出路,葡萄种植的良好致富成效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小小葡萄让昔日高半山地区的贫穷落后成为历史。
“公司+农户”
葡萄致富有门路
“现在可好了,不用担心葡萄种植的技术与销售问题了,有葡萄酒公司统一管理,我们种植葡萄再无后顾之忧了。”马厂村村民靳万全大爷一边忙着在葡萄园里锄草,一边对记者描述自己如今的工作状态。在他看来,有公司作后盾,平日他们这些种植户只要到公司的葡萄基地里锄草、施肥、打药和采摘就可以了。“我们收入逐年增加,每个月底按照上班天数还可以领到工资。”
公司出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农民出土地、劳务。如今,马厂村群众已彻底蜕变成葡萄“产业工人”。采访中,村民唐云刚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种葡萄,一亩地的实际收入是由“土地承包费、管理费、葡萄收购费”三部分组成。“相当于做一份活却能拿三份工资”,唐云刚对现在这种“公司+农户”的葡萄产业发展模式很是满意。
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农户按照公司标准生产,对于角木牛村党支部书记杨光和来说,再也不用担心葡萄到了收获季节没有销路,到处跑市场的窘境,按照与神沟九寨红公司签订的协议,种植户种出的优质产品公司将优价收购,如今他们只需要埋头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其它的都交由公司来“搞定”。
如今,通过“公司+农户”发展葡萄产业,不仅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更有效减少了种植户的种植风险,从而确保了逐年增收目标的实现。
据了解,近年来,金川县把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集团化经营”的发展定位,制定了“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七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规划种植酿酒葡萄3.5万亩,实现基地产值1.7亿元。届时,高半山地区葡萄种植户也会从中受益更多。
记者感言:一颗种子,埋下一丝期许;一串葡萄,“串”起一个致富故事。“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既解决了种植户产品何处去,又解决了公司原料如何来的问题,双方在合作中共赢。小小葡萄,不仅托起了高半山群众的致富梦,更让他们看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美好未来。“像带好娃娃一样种好葡萄”,深刻诠释了这里葡萄种植闻名遐迩的秘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平鑫)为进一步规范城区出租车客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保护合法,营造和谐稳定的出租车市场经营秩序,近日,金川县组织县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城区出租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为确保出租车专项整治...
金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