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荣的“圈养牦牛致富经”
夜宿点概况:
水坪村,位于小金县新桥乡最北端,东与崇德乡毗邻,西与共和、头卡村接壤,南与宅垄乡相临,北与金川县交界,距县城19公里。海拔3000米以上,属于高海拔地区,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86户,总人口765人,耕地1400亩。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水坪村非常贫困,村民靠外出务工生存;如今,水坪村村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与养殖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发展养殖业的农户,平均每户收入超过五万元,离全面小康梦想越来越近。近日,记者来到水坪村致富能手冯大荣的家中,体验了一回冯大荣一家的新生活。
■余玲沈良勤记者李宏翔
冬日的小金县,宁静的小村庄,满山的银花装点着新桥乡水坪村。离乡政府不远处,三个大型的暖棚矗立在眼前,蓝色的屋顶分外显眼。
清晨,当我们还赖在温暖的被窝不愿起来时,冯大荣已经将青干草、精料准备好,在水槽放上水后把食料均匀地洒向了牦牛,见到记者起来,他忙放下手中的活,把大家引到了厨房。别具特色的藏式厨房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先喝点茶,暖和暖和”,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炉前,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自己也用筷子夹上一片酥油放在茶碗中,喝着香醇的酥油
茶,才起床的寒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一边喝一边向我们介绍,“现在山上冷,牦牛都要找回来圈养才要得,不时还要给它们开点小灶,不然会掉膘。现在主要喂的是玉米秆、青干草和精料,青干草是将青绿牧草在未结籽前收割后晒干而成的饲料,早就存好了的,精料主要是玉米、小麦、青稞、麸皮、酒糟、豆饼、鱼粉之类的混合饲料,粗细结合,才能把这些‘宝贝\’给伺候好”。冯大荣笑呵呵地说着话,又拿起茶壶给大家添上茶。
吃过早饭,稍作休息,他又走进了近900平方米的养殖场,给牛圈做起了清洁工作,记者也拿着水管打下手,一边扫一边将圈舍冲洗干净。“牦牛的粪便也是好东西,以前我们还用来做饭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主要是作种植牧草的肥料。”随着他的步伐,我们来到了离圈舍百余米的处理池,只见冯大荣将今天清理出的粪便堆积起来,并在上面盖起了一层泥土。“发酵2—3个
月,开春正好用”,看着记者一脸不解的表情,他又解释到。
忙碌之下,时间不知不觉便过去,他让家人准备午饭,怕我们吃不习惯,又专门嘱咐爱人熬上了一锅大米粥。不一会儿功夫,各色牦牛菜品端上桌来,冯大荣喝了一口啤酒与我们继续摆谈起来。
谈起他的致富之路,冯大荣很是怀念,以前,由于草山好,放牧的少,冯大荣可谓是在放养牦牛上尝到了甜头,周围的邻居看见冯大荣养牦牛致富了,纷纷开始养牦牛,结果牛多了,草山少了,大家都赚不到钱了。但是,冯大荣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转为养殖其它种类,他打上了圈养牦牛的主意,并通过自我摸索,调配出了适合牦牛各阶段生长的饲料。2010年,冯大荣又着手建立了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养殖户投入到圈养牦牛的事业中来,发展到现在,他的合作社已经有7户人家了,共有牦牛350多头。谈到去年的收入,冯大荣表示,去年,由于全县的市场受到一点影响,合作社这批牛卖了100多头,收入60多万元。
有钱了,腰包鼓了,当记者问到合作社以后的发展方向时,冯大荣告诉记者一个养牛以来一直期盼的愿望:搞牦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像现在这种,直接把活牛拉出去有点不好卖,路上损失不说,还要被外面的人砍价,一头牛,基本上要少赚五、六百块钱,所以我们合作社几户人家商量就想搞粗加工,把牦牛肉分割,就怕资金和技术有点恼火”。他告诉记者,现在屠宰加工厂的厂房准备工作基本建成,就等资金、设备投入了。“建成以后,不仅自己的可以加工,还可以收购周边村民的牦牛,将来的收入肯定会更好。”冯大荣的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余晖唱晚,别致的藏居里幸福的炊烟袅袅不绝,我们谢绝了冯大荣一家人的一再挽留,站在他的致富车间外,与他们挥手惜别。
新闻推荐
在我的记忆当中,很小的时候,邻居见到我总要问:你是在山上出生的吗?(这句话的意思为:问我是否在正黄旗和小营出生的。因为1963年征用土地时,将住在那里的村民搬迁至现在我们村中)这时我总会诧异的看着对方...
金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