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富村美新风尚 阿坝州“四好村”创建综述

阿坝日报 2018-01-30 10:59 大字

■实习记者姜国春记者王和斌

2016年度省级“四好村”、县精品旅游村寨……这些都是红原县安曲镇下哈拉玛村的新“头衔”。下哈拉玛村村民曾以帐篷为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2008年整村搬迁至现址。通过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共建住房209套,牧民群众实现了“住上好房子”的愿望。随着自驾游、草原体验游的不断升温,下哈拉玛村村民开起了“牧家乐”,发展旅游。如今,该村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牧民群众增收有道,鼓起了腰包,过上了好日子。

下哈拉玛村只是阿坝州“四好村”创建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9月全面启动“四好村”创建活动以来,阿坝州围绕“以‘四好村\’创建为统揽,助推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以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三好两富”为目标,为全州“三农”工作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农牧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如今,“四好村”遍布阿坝高原,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抓产业强基础,群众腰包鼓起来

“四好村”创建,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

过去一年,阿坝州着眼产村相融,立足产业促增收,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放在“四好村”建设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念好“优、绿、特、强、新”五字经,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工作主线,把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载体,把强化农业基础作为根本要求,为“四好村”创建提供了先决条件。

“我们这里盛产特色水果,有甜樱桃、大枣、金杏子……”汶川县雁门乡芤山村村民谈起村里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便头头是道,满心欢喜。2016年,芤山村有机甜樱桃总产量达360万公斤,销售收入高达9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1092元,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芤山村立足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优势,农旅相融,开发“生态休闲农家乐”和鲜果采摘旅游项目,创新发展生态农庄经济,以旅促农增收。

像芤山村一样,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例子在阿坝大地比比皆是。目前,阿坝州已发展休闲农业园200多个、农(牧)家乐2000多家,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0亿元以上。村寨美了,处处都是景点,村村都有特色;游客多了,群众增收有门路,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产业致富的背后,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支撑。2017年,阿坝州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尤其是把高半山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着力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四好村”创建水平。

一年来,阿坝州从强化农田草原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和能源建设,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档次等方面着手,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去年,全州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889.493公里,占全州通车总里程的82.2%,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运输问题,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2017年,各县(市)和卧龙特区也已落实拟建成州级“四好村”25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4%;建成县级“四好村”39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2%。目前,已申报2017年度四川省拟评定省级“四好村”34个。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畜产品变旅游商品,阿坝州“四好村”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阿坝高原的村村寨寨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四结合一手抓,藏寨羌乡变了样

生态村、旅游村、富裕村……一个个幸福美丽村寨,犹如一面面多彩的棱镜,折射出近年来阿坝州奋力描绘生态、富裕、和谐、美丽新蓝图的铿锵步伐。农牧区的环境变美了,群众增收了,民风改善了,社会和谐了,这些变化得益于阿坝州在“四好村”创建过程中,坚持与***、科技创新、城乡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有机结合、齐抓共进。

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阿坝州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2017年,阿坝州全力聚焦4个贫困县(市)摘帽、239个贫困村退出、30811名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经州级验收,贫困人口“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均100%实现目标;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均达100%;239个贫困村建成集体经济;所有贫困村完成通村道路建设;文化室、卫生室、通讯网络均达100%以上。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四好村”创建基础进一步夯实。

农村要发展,农牧民要致富,离不开科技发展。2017年,阿坝州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年来,全州特色产业基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由河谷逐步向高半山、由城镇周边和公路沿线逐步向偏远乡村、高寒地区延伸拓展,实现了扩面提质目标。同时,通过对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品牌打造,拓展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增强了农牧民自我发展、增收致富的能力。

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过去的一年,阿坝州通过城乡环境整治,一大批民族特色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村落民居重新面世。不论是农区还是牧区,城乡环境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目标,基础设施的健全,社会事业的发展,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健康水平逐年提升、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呈现出一片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好景象。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村的招牌。去年,阿坝州在“四好村”创建过程中,充分依靠农牧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基本形成了“村两委班子牵头协调,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管理新模式。全面启动基层法治创建,扎实推进平安村寨、安全文明户建设,初步形成“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加快“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农牧民群众追求文明生活的愿望日渐强烈,行动更加坚定。

“四好村”创建,是党委政府民生情怀的具体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农牧民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有个好身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愿望,93万阿坝儿女的幸福乡村梦都将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红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惠及389户贫困户

本报讯(红原政府办)近年来,红原县把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牧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容之一,通过“以产带迁”、“以业促迁”,加大后续帮扶力度,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

红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红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