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教育发展最强音 ——红原县大力发展“教育惠民”走笔
■实习记者杨骁秦远俊记者杨刚
8月27日,记者乘车行驶在红原县各个乡镇,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所所学校里欢呼雀跃的孩子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折射出该县教育事业无尽的朝气与活力。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群众的心。近年来,随着州委、州政府加快十五年制义务教育的铿锵足音,红原县结合实际、凝心聚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普惠学前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农牧民群众倍感“教育惠民”的温暖。
学前教育更显普惠“一减一补”温暖民心
明亮洁净的教学楼,五彩缤纷的墙画装饰,趣味横生的儿童作品展览……眼前的一切构成了安曲镇下哈拉玛村最为亮丽的一处风景。
“以前村上没有幼儿园,无论是去县上还是乡上都太远了,大多孩子都是呆在家里的。”正在教孩子做手工的老师益西姐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幼儿园之后,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来上学,让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习,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了起来。
“现在政策真好,我们都愿意把娃娃送到幼儿园来,孩子上幼儿园不仅免除了学费,每天还有3块钱的午餐补助。”在下哈拉玛村幼儿园门前,送孩子来上学的泽华告诉记者。“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不仅让曾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更让当地牧民群众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
自2013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红原县开始对全县幼儿园在园学生实行“一减一补”政策,随着政策的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截至目前,该县19所学前教育机构中的1725名幼儿全部享受了“一减一补”政策,良好的幼儿园办学条件,在解决适龄儿童学前受教的同时,更是大大减轻了当地群众的经济负担。
营养丰富的午餐、温暖甜美的午休、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说起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家长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寄宿制幼儿园让他们干农活时毫无后顾之忧。
构建“数字化校园”振兴现代化教育发展
耳中回荡着朗朗书声,空气弥漫着丝丝墨香……新学期伊始,走进红原县中学,现代化教育之花正在高原大地热烈绽放。
“以前上课,学生们往往因为无法直观理解课堂内容,学习起来很吃力。”校长彭措达尔基告诉记者,自从开始多媒体教学以来,网络教学特有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以及共享资源的优势,让学生们的知识掌握度和学习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
“我们学习时很容易看懂,而且在一节课上可以学到比以前更多的知识了,现在我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掌握的知识也比以前全面了,觉得学习更加有动力。”初二学生扎西开心地说道。
这一切离不开红原县为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作出的不懈努力。为了给农牧民群众铺就一条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设备与多媒体教育结合的新路子,精心打造全县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着力构建“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校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藏区双语教学中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红原全县配备多媒体设备181套,“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92.3%,实现了计算机教室配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的标准要求。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覆盖、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教学成果的提升……如今这些努力已化为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红原已站在“教育均衡、群众受惠”的台阶上,奏响了教育发展最强音,昂首阔步向着教育现代化迈进,红原县正迎来教育发展的春天。
新闻推荐
■杨毅实习记者杨骁秦远俊记者杨刚9月6日,记者来到红原县瓦切镇,新修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成为草原上一道新的风景线。走进农家院落,打开水龙头,一股股清泉哗哗流出,流进农牧民群众的心田。“民以食为天,食...
红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红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