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阿坝日报 2015-09-06 14:13 大字

编者按:9月4日,川西北高原的脉搏与首都相连,阿坝儿女满怀热情与北京相约。作为“美丽阿坝·相约北京”阿坝州成就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经济发展部分,集中展示了阿坝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旅游支柱作用突出,交通通信网络日臻完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发展成果。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在党的惠民春风吹拂下,全州各族群众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耕作、人背马驮到天路横越的历史性跨越。

经过60余年的开拓前行,阿坝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在资源强州、旅游富民、产业增收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辉煌成就。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提升中彰显阿坝自信

60多年来,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风般沐浴着雪域高原。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国家对藏区财政直接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阿坝州自身财力的壮大,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路走来一路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体现在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上,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上,体现在生机焕发的社会各项事业上,体现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上。人居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大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043元。

60多年间,阿坝州伴随着经济发展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已经深深融入到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先行区的宏伟事业中,始终与全州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心血和智慧,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阿坝正在崛起。阿坝正在发展的道路上坚定迈步,雪域高原荡漾着春的笑意。

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发展中折射阿坝活力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不断传来,纷至沓来的客商遍布阿坝大地。以招商落实项目,以投资带动发展。一代又一代的阿坝儿女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以大开放谋大作为,大招商促大发展,掀起了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热潮,用大投资、大项目来撬动全州经济的大发展。

60余年来,全州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度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52年的220万元到2014年的383.34亿元,增长约1.7万倍。招商引资砥砺奋进的真实记录,在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十年间,全州招商引资工作由弱到强,签约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总量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有量的增加,同时实现了质的提升。

投资成果带来的连动效应正进一步显现,一大批外来项目资金进入阿坝州各投资领域,有效缓解了阿坝州开发建设资金的不足和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推动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一批规模较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相继引进,壮大了产业支撑,有力地推动了阿坝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全州公路总里程1.33万公里,高速公路52公里,在建高速公路176公里。截至2015年7月底,成兰铁路(阿坝州段)累计完成投资16.26亿元。2003年9月28日,九寨黄龙机场正式通航,阿坝民用航空实现历史性跨越;2014年8月29日,阿坝红原机场通航,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全面铺开,这为全州投资保持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中澎湃阿坝动力

一个个展板的画面构成了一条线,集中体现了阿坝州经济社会一路发展的历程,一个个数据汇成一支歌,跳动的音符构成阿坝州迈步奋进的壮歌。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阿坝州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工业,努力构建“全域、全时、多元”旅游发展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努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在不断的实践中走出了切合阿坝实际的生态经济五条路径。

路径一: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以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以发展带动产业提升。经过持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阿坝州构建起了蔬菜、林果、道地中药材、酿酒葡萄、中低温食用菌、牦牛、藏羊七大优势生态产业主导格局,目前,全州拥有100余万亩耕地、6300余万亩草场,产出特色农产品160余万吨、畜禽肉奶近20万吨,拥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农民专合社1800余家,农牧业实现了由“二牛抬杠”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一体经营发展跨越。

星罗棋布的特色产业带,已成为阿坝州农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杰作”,为阿坝州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53年,阿坝州粮食作物占比97.2%、经济作物占比仅为2.8%,1978年粮食作物占比下降为94.9%、经济作物占比5.1%。然而,到了2014年,经济作物占比达到了61.8%,粮食作物占比为38.2%。结构的优化使得阿坝州农业发展“农”头高昂,迅猛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合作社、农业企业的成长。

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的牧场里,跨越发展、强州富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阿坝的号角已经吹响,特色农牧业产业带正一步步扮靓着阿坝大地。发展奋进中农牧产业将在新常态中谱写出更加华丽的时代乐章。

路径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工业

红原县邛溪太阳能光伏电站、茂县金龙潭水电站现代化车间、理县高原绿谷成功转型后的生态特色产品……当一幅幅绿色工业的展示图片次第呈现,展示出的是阿坝州经济与环保齐抓,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完美画卷。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治理环境与改善民生并举,阿坝在绿色工业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坚持不懈,大步向前。目前,全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户,其中清洁能源企业46户,绿色载能加工企业43户,生态产品加工企业14户。2014年,全州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7%,占全州GDP总量的41.4%,全年完成税收收入10.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6.8%,直接解决就业近3万人,间接稳定汶川特大地震特重灾区工业从业家庭人群15万人,工业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宏伟壮美的蓝图催人奋进。一系列大手笔在绿色工业发展的蓝图上落下浓墨重彩,一大批有实力、高水平的企业集团在阿坝这片热土竞相聚集。阿坝再一次吹响了奋发拼搏的号角,沐浴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春风里,阿坝绿色工业经济和新能源开发必将运势腾飞,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路径三:蓄势增量,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一家家新兴企业鳞次栉比,一个个车间忙碌而有序,在阿坝,新能源开发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里,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激情一阵盖过一阵。阿坝正以“敢闯”的勇气和“会闯”的睿智,全面打响发展的攻坚战,新能源成了奋进中又一个重要支撑。

放眼阿坝大地,全州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涪江、黄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530条,总长10524公里,水电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至2014年,全州水电开发程度为38.14%,建成水电站298个,装机达到534万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度。2015年4月9日,装机200万千瓦的双江口电站获得国家核准,这无疑又是当地能源开发的一个里程碑。不光如此,目前,全州有太阳能光伏项目规划场区53处,装机容量553万千瓦;风电场项目规划场区30处,规划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四川中环、中电投四川公司、中核汇能、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4家企业已在阿坝州进行试点开发。

路径四:互动融合,加快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当生态和文化特色得以突出,文化繁荣与全域旅游双向拓展,阿坝州积极正全力构建“全域、全时、多元”景区,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接待型向产业型、由产业型向支柱型、由支柱型向主导产业型的三次飞跃。目前,全州形成了旅游业态系统多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被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旅游,作为阿坝州向外界展示自身魅力的名片,支柱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阿坝州接待游客28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20.7%,旅游业已成为阿坝州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阿坝州已建成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森林公园4个、湿地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10个,构建了九环线、内环线、西环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是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阿坝州强化旅游交通建设,九黄机场开通了京、沪、杭等14条城市直飞航线;红原机场已开通成都、重庆直航线。映汶高速建成通车,九环线、G317线、G213线等主要旅游通道通行能力明显增强,陆空一体的快捷旅游交通正在加速提升。

文化是旅游之魂,在加快构建“一线一廊六带”文化产业带的过程中,阿坝州不断丰富“中国古羌城”、“松州古城”等旅游文化内涵,“藏谜”、“羌魂”、“汉唐乐府”、“九寨千古情”等文化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阿坝文化魅力。

随着羌乡古寨、桃坪羌寨、甘堡藏寨、观音桥景区、卓克基嘉绒文化景区等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阿坝旅游再一次上档升级。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富民增收的渠道,阿坝州通过推进***,实施“三百”示范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精品旅游村寨。2014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亿元,带动农牧民增收8579万元。

路径五:传承弘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悠远的历史,赋予阿坝州多元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展出作为一个窗口,集中展示的是阿坝州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力度、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引导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等方面的成就,从中体现出阿坝州各族儿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共创民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局面。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中国羌城、《九寨千古情》剧照……展示的是一个个缩影,而展出的背后,是阿坝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凝聚起来的自信。目前,全州有文化经营单位334家,从业人员2105人。九寨沟演艺集群、映秀东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日趋成熟。九寨沟演艺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州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2014年,九寨沟藏羌风情歌舞晚会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实现产值1.69亿元。全州文化产业产值达5亿元。

厚重的文化滋养着神奇的土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滋润着百姓的心田。百家争鸣的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壮美画卷,让阿坝的文化产业发展在破浪前行的征程中一路前行。·记者赵原·

新闻推荐

绘就民生新画卷 ——红原县医疗卫生发展走笔

■实习记者杨骁秦远俊记者杨刚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功能齐全的医疗器械、和蔼可亲的医生护士……金秋九月,记者走进红原县各个医院,看到最多的便是诊疗群众满意的笑脸,感受最深的便是如今红原医疗卫...

红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红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