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半山种植产业的“新宠儿” ——理县朴头乡关口村玛咖种植见闻
■实习记者 哈斯满 记者 赵原
初夏的关口村阳光明媚,芳草鲜美,阡陌交错的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村民们。在理县朴头乡,玛咖成了当地种植产业的“新宠儿”,关口村的村民通过长期学习玛咖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和玛咖良种培育实验,引进了玛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使这里成了理县最大的玛咖繁育基地,让村民致富增收有了新路子,整个村寨处处呈现勃勃生机。
“玛咖特别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我们这里阳光充足,条件十分合适。”、“我们现在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而且销售也不用操心。”、“这几年玛咖特别火,种植玛咖让我们既调整了产业结构,也增加了收入。”在关口村,围绕玛咖的话题构筑起了村里种植业的新时尚,蓬勃发展的产业,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专业化引进,规模种植有讲究
平整的土地,整齐排列的营养盘,阳光下反光的大棚……走进关口村玛咖良种繁育基地,基地建设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站在基地旁的空地上,熊焕海跟记者聊起了引进玛咖的初衷。
两年前,熊焕海在网上看到一种保健品被炒得火热,其调节人体免疫力、补血调血、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十分广阔,在内地颇受青睐。而这种被称之为玛咖的作物,只适合在高海拔、低纬度、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如何通过发展种植业搭上市场发展的快车,熊焕海将目光投向了关口村,这个地处山区,水源丰富,无工业污染的小村庄。
“玛咖的种子非常小,只有芝麻的1/4,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植物,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熊焕海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玛咖的土壤从红原县玛咖种植基地运来,其成分经浙江大学专业检测。公司向农户统一提供玛咖种子,建设亩订单种植基地,采收后由公司统一收购,运往红原县销售,农户则负责提供土地,保证有机种植、规范管理。
今年初,项目落成。通过熊焕海穿针引线,关口村与云南省丽江市红顺堂生物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引进了玛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目标是建设68亩标准化育苗基地。
“我们专门安排了16个技术工人,为的就是全程指导当地村民怎么育苗。”云南公司的负责人张景量介绍,玛咖种植,围绕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精细”,目前公司要求一个苗盘里面要出800到1000珠苗木,一亩地种植苗珠数在10000到12000之间。为达到预期效果,公司把技术送到村里,面对面作指导,手把手教技术,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一门技能。
家门口就业,村民增收有底气
“我们村种了玛咖,大家伙就在这儿打工挣钱,家里有两个孙子需要我来照顾,又不能出远门,现在,孙子上学了,生活费都从我的务工的工资里出。”在基地里务工,在家门口就业,关口村村民何秀英笑逐颜开。和何秀英一样,村里的许多村民都来到基地务工,在学到技术的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在基地门口,项目引进人熊焕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后村里的百姓就不用再种头季白菜,但是村民们的收入可以在种白菜的基础上翻两番,基地的68亩土地,涉及当地47户村民,这47户村民中在基地务工的有100余人,每天工人平均最高能拿到200多元,这样一来,村民们增收致富便有了可靠的支撑。
目前,关口村玛咖种源、品种、种子储备充足,土地资源试种工作充分,68亩玛咖幼苗长势喜人,记者走入基地的实验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预计3个月后就将培育出可供9000亩土地种植的玛咖幼苗,培育出的玛咖幼苗将由公司进行统一收购,运往红原县进行销售。这样一来随着销售渠道的解决,村民在种植过程中,就有了“定心丸”。
当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技人来到田间地头,当勤劳做、精耕耘的当地村民在基地悉心付出,在关口村,一副产业化种植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土地里茁壮成长的幼苗中,凝聚着全村发展致富的希望。
新闻推荐
近年来,红原县不断加强志愿者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主导,民政主管,财政投入,慈善公益”的养老服务新体系。图为近日,该县瓦切镇派出志愿者为敬老...
红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红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