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 黑水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侧记

阿坝日报 2019-11-12 00:56 大字

■胡伟 记者 颜天杰

木苏乡罗窝村青脆李基地苗木长势正好,麻窝乡别窝村直供港澳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全面完善,知木林乡维多村核桃种植规模化发展……秋冬季节,走进黑水县,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农业产业发展阔步向前的画卷。

自2013年该县全力推动沟域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以来,生态农业发展正迈步实现新的蜕变,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依托合理生态产业布局,7239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稳定脱贫,实现人均增收2630元。

依托龙头产业助推农业发展

黑水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资源要素分沟域集聚。以前,黑水县农牧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农作物以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该县出台了《“沟域经济”总体规划》,构建了“实施意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奖代补”的“1+3”产业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形式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黑水康鑫农牧业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该公司成功探索了色湾藏香猪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与利益联结机制,为色湾藏香猪产业发展和精准帮扶提供了经营组织支撑。

据了解,该公司先后与16个贫困村集体签订藏香猪和牦牛代养协议,代养12个村集体藏香猪种猪2140头,年村集体经济分红10.27万元,覆盖农户1598 户,户均增收64元。代养4个村集体牦牛501头,年村集体经济分红10.02万元,覆盖农户361 户,户均增收281元。

目前,全县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企业+股份合作制带动+”“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企业+扶贫车间+N”“企业+消费扶贫+”“企业+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选育推广能力+ ”6种模式,涉及重点企业26家,已辐射带动3230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业,人均增收4100元,其中贫困户1350户,户均增收600元。

“企业带动的好处,一方面形成了拳头力量,让经营者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另一方面有效化解了土地闲置等问题,同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该县科农局负责人任青云说道,高质量推动生态效益农业已成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支撑。

园区基地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农业园区是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黑水,通过园区建设,把当地农牧民群众拉进了效益农业快速发展的产业链。

晴朗扎窝生态果蔬示范园整理土地206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晴朗乡党委书记许勇告诉记者:“示范园成片的土地得到了合理利用,加上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仅一个生态果蔬示范园就惠及周边2个乡19个村,2272户7263人。”

据了解,目前,该园区直接带动贫困村9个、贫困户305户935人,实现人均增收400元,贫困人口增收1051元,实现了农产品优质高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在扎窝乡西里村,类似的场景也在上演。2016年,黑水冰川圣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发展青红脆李1200亩,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技术和农资保障,按6:4的比例进行分红。今年,西里村产业基地红脆李等水果预计产量超过100吨,产值55万元,涉及农户分红33万元。

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今年新增了400户农户入股种植青红脆李1207亩,户均增收3000余元,农牧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该县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富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强力推动早实核桃、藏香猪、道地药材、黑水中蜂、生态蔬菜、凤尾鸡、特色水果等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为现代效益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该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0515元、11567元、12686元,增速分别为10.15%、10%和9.7%。依托沟域产业发展,黑水县的每个片区、每个乡镇、每个村、每户农户都依托农业园区的壮大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强化扶持培育引领产业发展

种养大户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示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该县在着力做好“提升、培育、扶持”三篇文章的同时,还积极完善产业发展网络,凸显支点作用,直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生产能力得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得以提高、销售渠道得以拓宽。

地里栽满青红脆李,养鸡场里热热闹闹。木苏乡罗窝村村民东生是该县依靠种养殖业致富的典型。他告诉记者:“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倾力帮助,我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一天100元工资,都是现结。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能学到种养殖技术,真是再好不过了。”在东生流转的青脆李地里务工的村民拉姆基高兴地说。在黑水,像东生这样的种养殖大户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培育种植业大户61户、养殖业大户123户,辐射带动周边1028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实现年户均增收932元。

该县依托已经成立的6家农业专业联合社,吸引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加入,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全县15%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建立69个基地,流转6895亩土地,去年实现产值1955万元,辐射带动全县5866户农户16445人(贫困村64个,贫困户2104户5893人)实现劳务、土地流转等年人均增收3050元。

据统计,2016年以来,按照特色效益农业规划,该县累计投入涉农资金3.56亿元,发展生态蔬菜种植2.4万亩、早实核桃5.1万亩、道地药材2.7万亩,凤尾鸡20万只、黑水中蜂2.5万群,立足沟域产业的发展壮大,支持贫困户种植果蔬1885.8亩、中药材1232.7亩、核桃2867亩,养殖藏香猪1.2644万头、养殖凤尾鸡10.76万只、养殖中蜂7939群,实现了农业产业由小零散向适度规模、生产功能由薄弱到完备、生产方式由传统向标准化的转变。

新闻推荐

黑水县乡土人才培训“充电”

本报讯(记者周金泉)9月11日,为期8天的“2019年黑水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彭州市圆满结业,黑水县...

黑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黑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