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脱贫 黑水县芦花镇日多村脱贫攻坚走笔

阿坝日报 2017-06-19 09:09 大字

■胡伟姜超记者王和斌

景美、村靓、民心和。夏日的黑水县草木葱葱、山水宜人,处处一派勃勃生机。行走在芦花镇日多村,喜迁新居的村民笑颜如花,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沐浴党的惠民政策,该村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十足、行动坚定。

该县抢抓精准脱贫新机遇,革新以往“输血”式扶贫模式,全力开展“造血”式脱贫攻坚,以产业扶贫、基础扶贫、能力扶贫为重点,统筹推进新村、保障、生态等扶贫行动,在日多村得到最好体现。

转变思想观念

——从“脱不了贫”到“我要脱贫”

日多村平均海拔2800多米,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地,全村80户3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24户86人。村民下基他一家6口就是精准识别的贫困户之一。

“我脱不了贫”。去年年初,下基他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后,他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日多村党支部书记斯旦波介绍,下基他父母年事已高,妻子多病,儿女还在上学,家庭经济负担很重。他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家里收入来源单一,处于贫困线以下。

“下基他的父亲是老党员,逢年过节县里会给‘三老干部\’和贫困党员发放救济粮和慰问金。以前,他总是第一个跑来问我东西怎么还没来。”斯旦波说,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很头疼。

2015年,***、精准脱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该县以驻村工作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等组成 “6+1”帮扶队伍,抓住产业扶贫这一关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开展“造血式”扶贫工作。这为下基他脱贫致富迎来了转机。

针对下基他家里的具体情况,该县驻村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充分激发他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同时,组织下基他和妻子边江利用农闲或晚上的时间参加“农民夜校”学习班,学习藏香猪繁育、羌活种植等技术。这样一来,从根本上转变了下基他“脱不了贫”的思想观念,引导其“我要脱贫”的主动性,帮助他找到脱贫自信心,逐渐改变“等、靠、要”思想。

贫困户“点菜”,政府来“下单”。根据下基他的产业发展意愿,乡政府帮助他引进了能繁母猪1头、藏香猪5头、凤尾鸡12只、黑水中蜂25箱,同时,还指导他种植了3亩羌活。种养殖业发展起来了,下基他看到了脱贫希望。

下基他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务工、种养殖和政策性收入一共有4万多元,除去刚需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纯收入有3万多元,人均超过5000元。“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扶,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如今,贫困帽摘了,就想着通过自己努力致富奔小康了。”下基他高兴地说。

易地扶贫搬迁

——从增收无路到致富有望

住上好房子是每一位农牧民的期盼,也是“四个好”目标的基础。芦花镇日多村对标“四个好”任务,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新房建设进度,让每一户贫困户都能早日住上好房子。

曲布拉是日多村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家里5口人,她的父亲杨初基常年卧病在床。以前,她家的房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每到雨季,全家人都提心吊胆的。因病、因残,加上资源匮乏,受自然灾害威胁,他们一家人生活贫困,增收无路。

“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把房子修到了安全地带,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曲布拉高兴地说。去年年初,根据该县***相关政策,曲布拉一家被纳入日多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村道旁新修了一栋两层楼的传统藏族民居,政府按照每人2.33万元的标准发放补助。

近日,记者来到曲布拉的新家,房屋已修建完成,家里还买了洗衣机和电视机。住进新房的曲布拉高兴得合不拢嘴:“去年只盖了两层,今年努力多挣钱,到了年底再加盖一层。”

“他们两口子很勤快,只要找准了门路,搬迁后脱贫致富没有问题。”日多村“第一书记”曹小平说,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曲布拉一家的后顾之忧。现在,对他们进行种养殖和外出务工培训,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其“造血”功能。

6只藏香猪(其中2头能繁母猪)、11只凤尾鸡逐步到位,在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努力下,曲布拉一家的养殖计划得以实现。目前,在曲布拉的细心照料下,2头能繁母猪生了17只猪崽。这些猪崽,坚定了曲布拉一家脱贫奔康的信心,激励他们主动找寻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在日多村,像曲布拉家一样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还有3户,去年年底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工作。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关键,坚持易地搬迁和产业发展‘两手抓\’仍是日多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曹小平告诉记者,针对这4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除了鼓励他们外出务工以外,还大力支持他们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让他们在脱贫之后与其他村民一起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产业结构调整

——从农牧民增收到整村推进

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等各项国家政策,是目标,是压力,也是机遇。该县因势利导、顺势而动,把“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激发沟域经济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进一步补齐脱贫短板,激活内生动力,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谋脱贫。日多村就是依靠产业脱贫的一个成功例子。

“我们不仅要帮助贫困户在既定时间内脱贫,还要激发他们致富奔小康的主动性,这就需要为他们打造长期的可持续的脱贫产业。”芦花镇副镇长、日多村驻村干部李佳如是说。

该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差异性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最佳地域。地处高半山的日多村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日多村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形成了地势较低处种植青、红脆李,中半山区域种植生态蔬菜,高半山地区种植道地中药材的立体生态农业布局。同时,该村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户务工、种养殖技能传授等方式向贫困户倾斜,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

脱贫有门路,抱团发展更有劲。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原则,坚持“支部心连心、强村带弱村、大手牵小手”的党建扶贫模式,日多村与查拉村结对攻坚,由查拉村17名党员帮扶日多村特困户3户、贫困户15户,通过村“两委”交叉任职、技术指导、联办产业等方式,把强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先进经验在弱村推广应用。

以联办产业为例,查拉村致富带头人南木尔甲带头创办了奶牛联户经营养殖合作社,带动包括下基他在内的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另外,在四川出版集团的对口帮扶下,日多村建成了短期牦牛育肥基地,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

如今的日多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收入也超过了4200元,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整村摘帽的目标。日多村成功脱贫摘帽的探索已成为黑水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旗帜和标杆。

新闻推荐

马尔康警方连续破获3起入室盗窃案

本报讯(杨洋)近日,马尔康市公安局连续破获3起入室盗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被盗物品全部追回。春节刚过,犯罪嫌疑人王某的父亲为了张罗儿子王某的婚礼,拿出自己14万元积蓄让王某购置家具。王某拿着父亲...

黑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黑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