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燃藏区全面小康新希望 ——四川省出版集团帮扶黑水查拉村纪实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2-14 00:00 大字

走进黑水县芦花镇查拉村,一排沿山而建的民居格外引人注意,曾经蜿蜒在山间的小路变成了车辆可以通行的公路,原本颠簸难行的碎石路变成了平坦顺畅的硬化路……自2011年起,查拉村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村容村貌每年都会产生大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省出版集团的用心帮扶。

“造血”和“输血”

挥刀“斩穷根”

谈起以前的查拉村,自2004年就开始担任村书记的苏郎罗尔基深有感触:村子卫生环境脏乱差,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支持,村两委“底气”不足,村民思想守旧等一系列问题,一度让这个离黑水县城最近的村落在“落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2年,通过调研,四川省出版集团确定把查拉村作为帮扶联系村,通过“造血”和“输血”两种扶贫方式,从既满足贫困户当下的生活生产所需,又着眼于广大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对查拉村进行了长达4年的帮扶,取得良好效果。

据苏郎罗尔基介绍,援助伊始,省出版集团从强化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入手,引导他们转变陈旧思想,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全村收入。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省出版集团考虑到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首先帮助查拉村建立1个特色牦牛养殖基地和一个生猪养殖基地,后来因为猪肉掉价严重,根据全村意见,生猪养殖换成了山羊养殖。

“这可是全村的宝贝。”说起牦牛和山羊,苏郎罗尔基非常激动,目前养殖的52头牦牛和102只山羊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集体经济成熟之后,如何在土地上做文章,能不能做好文章,成了关乎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

“全村414亩土地,到底种什么,成为当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驻村干部王国峰说。据了解,查拉村的农业种植一直以玉米为主,卖不上价钱,村民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听取村民意见,一方面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莴笋和两季大白菜;另一方面整合129亩土地用于种植红富士苹果。查拉村贫困户俄满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我家两亩地的苹果卖出了5000余元。”

如今的查拉村,人均收入已经从2011年的3000余元提高至现在的7600余元,当年脏乱差的面貌再也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先进村”。

“大手”拉“小手”

不断完善帮扶模式

在积极推广扶贫经验的同时,省出版集团还不断完善自己的帮扶模式。

日多村作为该县的贫困村,2016年被确定为省出版集团又一个联系点,随后,该集团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到点工作。日多村紧挨着查拉村,地理位置特殊,黑水县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原则,根据省出版集团在查拉村的帮扶经验,探索出“强村带弱村、先进促后进”的“大手拉小手”扶贫模式。

查拉村17名党员结对帮扶日多村特困户3户、贫困户15户,并对帮扶户建档立卡,采取技术指导、联办产业等方式,把强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先进经验在弱村推广应用。这场党员“户接户”活动中,查拉村致富带头人南木尔甲深入日多村贫困户家中现身说法,以自身脱贫致富的经历来促成贫困户的思想转变。

2016年,在查拉村党员的带动下,日多村先后培育出多名创业骨干和致富能手,建成农业产业发展科技示范点1个,发展秦艽、羌活中药材200亩,养殖黑水中蜂100余箱。

同样,黑水县奶子沟村,处于黑水县八十里彩林的核心区,拥有广阔的高山草场和独具特色的冰川彩林旅游资源,省出版集团有针对性地扶持奶子沟村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旅游业,帮助该村建立1个藏绵羊基地,拥有500多头羊的集体经济规模。

除了扶贫,还要扶智。投入40余万元到黑水县沙石多中心小学、提升当地孩子学习的硬软件设施、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起省出版集团的结对帮扶,当地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

从2010年至今,省出版集团先后投入410余万元,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进行帮扶,经其帮扶过的色尔古村、奶子沟村、查拉村等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省出版集团扶贫办主任陈友富告诉记者,“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无论路有多远、多险,一定要到第一现场调研,一定要把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到刀刃上\’等原则,帮助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收入致富,让定点帮扶村发挥特色产业项目和自然资源环境优势,谋求进一步发展,尽快实现全面小康。”

胡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黑水:迎新春 送祝福暖民心

(史雨武媛媛记者庄媛)1月9日,为迎接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阿坝州黑水县年“迎新春送祝福”活动在该县沙石多乡、麻窝乡开幕。活动现场,群众手拿祝福春联,积极参加了有奖知识...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