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索朗王扎    五月,初春的草原仍然是寒冷异常,雪花飘零,站在窗前,望着白茫茫的草原,心中想起

阿坝日报 2016-12-23 00:00 大字

■索朗王扎

五月,初春的草原仍然是寒冷异常,雪花飘零,站在窗前,望着白茫茫的草原,心中想起了远在百里之遥、年过古稀的父亲。

父亲叫仁青,四零年十月出生在黑水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家中。言语不多的他却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以实际行动教会我凡事靠自己,让我懂得诸如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他让我学会了感恩。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艰辛、自强而又幸福的一生。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教会了他自力更生,这也成了我们兄妹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精神之柱和动力源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家庭贫困,出生仅七个月的父亲就被送养给了亲戚。因为养父母年龄较大,加之受家庭条件限制,父亲很早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承担家务活,帮助养父母放牛羊、捡(砍)柴,早在父亲七八岁时就已经占据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据他回忆,那时每天天刚亮,吃点糌粑(青稞面)后,就要将牛羊赶到离家三、四里外的山上,等到太阳下山后,才将牛羊赶回家吃晚饭。记忆里,来回六七里的山路对于他来说基本都是他拽着小牛尾巴往山上爬的。天气恶劣时,还得穿着连脚趾都露在外面的破鞋放牧,又冷又饿,若遇上牛羊吃了庄稼,还要遭养父母责骂,甚至是责打。

十六岁时,父亲参加了黑水县修路运输队,负责县城到马尔康的公路修建。父亲每天需背着几十斤甚至是上百斤的修路材料,翻越海拔多米的雅克夏山,别人走半天的路程,他要花一天时间,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冷水,脚掌上磨出水泡是常有的事。就这样,十六岁的父亲用他柔弱的身躯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渐渐地,工作踏实、勤奋吃苦的父亲当上了运输队队长,成了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有了转干的机会。当听说父亲要离家当干部,养父母就坚决反对,他们对父亲说:“我们从小把你养大,就是为了给我们养老送终,现在你长大了,就要离我们而去,这个家怎么办,我们怎么办。”看着日渐苍老、多病的父母,父亲毅然放弃了转干的机会,选择了回家。

春种、秋收、喂养牲畜、砍柴割草……家里所有的事都要他去谋划、去做,回家后的父亲更是劳累了。父亲的勤奋和孝敬,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肯定,被推选为了村小队长。

父亲岁那年,遇到了母亲,两个有着相同经历、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就结了婚走到了一起。

后来,因劳累过度,养父母的先后去世,让父亲第一次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在我6岁那年,母亲误摸了倒在地上的高压线触电身亡。母亲的离去,更让父亲感受到了失去爱人的凄苦和无助。

借奶、洗衣服、种地、收庄稼、砍柴拾草……母亲去世后,父亲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抚养起我们兄妹三人,过上了既当妈又当爹地艰难生活。父亲说,是那段生活让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乐观。

父亲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文化不高,言语不多的父亲总是用他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育我们、关爱我们。父亲的爱总是默默地、静静地,在母亲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每天父亲不管多晚、多忙,都要认真督促我们洗脚、洗脸、梳头,教育我们讲卫生、懂礼貌。虽然我们兄妹失去了母亲,在村里穿的衣服也不是最好的,但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兄妹的衣服却是最干净、最整洁的。

“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这是父亲经常在我们耳边讲的话,再苦再难也要送儿女读书是父亲一生最坚定的信念。那时,村里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儿女留在家中,或干农活或挣钱,而父亲却把我们送到学校读书,成了村里的“另类”。

为了让我们兄妹顺利完成学业,过上好日子,父亲从四处借钱、变卖东西,到后来他就选择去烧炭挣钱,一干就是十五年。

记忆里,他总是在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在为我们准备好早餐后,就急忙赶到离家十多里地的山上烧炭,晚上总是在我们快睡着的时候,他才背着一大捆柴回到家里。即便是在春种、秋收的季节,父亲也从未让我们辍学回家帮忙做农活。

记得有一次,父亲不慎从山上滚落下来,摔断了肋骨,为了省钱,他选择放弃去医院治疗,强忍剧痛用两块木板做了简易的夹板自行绑上。有时候痛得汗水直流,也没抱怨过一句,而我们兄妹除了围在他床边望着他流泪外别无他法。

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想过让我们兄妹辍学。

终于,在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为了让我顺利完成学业,父亲更加节约。每次离家时我都会拎父亲准备好的吃的、穿的大包小包的回学校,我知道父亲对我们的爱都在这大包小包之中。

如果说母爱能温暖心灵,那么,父爱却能震撼心灵!

记忆中,有一年开学时受大雨影响,道路被阻,车辆无法通行。为了不耽误我上学,父亲送我步行至刷经寺。次日,我坐在回校的车上,望着远处父亲独自步行回家的背影时,眼泪便止不住的往下落,后来才听说父亲冒雨步行了两天才到家。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父爱如此厚重!

父亲不懂教育,却知道如何让我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在我们读书期间,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励我们认真读书。那时,我们兄妹还算争气,获奖便是最好的证明。每次获奖,父亲都会将我们的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墙壁上,这些奖状成了那时激励我们读书的最好工具,也成为了邻里乡亲教育孩子的榜样。

至今,父亲最自豪的事就是当初坚持送我们兄妹上学读书,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兄妹如今均已学有所成,各自安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忙碌了一生的父亲,也从山上搬到了县城边上,安享晚年,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新闻推荐

黑水县关闭沙石多乡的6个采砂场,全面恢复河道生态

今年4月,黑水县关闭沙石多乡的6个采砂场,全面恢复河道生态,重点打造吉祥奶子沟、康养羊茸哈德、红色昌德、七彩甲足四个特色旅游村寨。为鼓励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该县还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村民打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