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山乡的脱贫之路——黑水县慈坝乡产业发展见闻
■胡伟记者颜天杰
八月的黑水,公路两旁的高山旁是翠绿的军装。枝繁叶茂的树林郁郁葱葱,成片的蔬菜茁壮成长,藏香猪正在撒欢进食……在黑水县慈坝乡,一项项富民产业正洋溢着勃勃生机。
黑水县慈坝乡平均海拔3000米,是该县唯一的纯高山乡,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在全乡313户、1022人中,贫困户就占有72户、220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在此基础上,慈坝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村摘帽,户脱贫”两个核心,结合沟域经济的特点,打造出一条高半山脱贫新思路,并分类确定具体帮扶措施和办法,力足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
“背靠高山建田地,订单农业强发展。”这是记者在黑水县慈坝乡采访后,了解到该乡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规划和打造以建立高半山生态蔬菜示范基地为指引,通过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全新建设产、加、销一条龙,安全、高效、绿色的农业产业。
“我们这里天高路远,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只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格窝村书记格让学说:“以前的农作物种了卖不出去,或者种了见不到效益,村民都不敢种。现在好了,成都一家公司以订单农业的方式进行采购,村民的干劲高起来了。”
格让学所说的订单农业方式,是指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多次协调、谈判下,成功引进了成都的一家农产品收购公司,对格窝村今年的200亩土豆以6毛钱一斤的保底价格进行收购。同时,该公司同格窝村的种植大户一道,以“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以260元每亩的价格进行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大蒜和土豆。
“引进公司有很多好处。”慈坝乡党委书记杨德平告诉记者:“他们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为我们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农产品产出的效益可以直接转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从而引导他们回到种植这条路上来。”
“农民种的庄稼有了保障,自然种地的积极性就高。”种有8亩大蒜和10亩土豆的村民米加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更应该加紧致富步伐。”
订单农业只是助力老百姓增收的一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扶持、壮大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出“一乡一品”“一户一品”的发展思路,才是慈坝乡助推脱贫攻坚之关键环节。
慈坝乡根据自身地理条件,同该县沟域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牧助力增收。记者了解到,今年,该乡将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县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等单位合作,按照标准建设生态蔬菜示范园150亩,并采取订单农业方式销售。同时将在全乡范围内新培育400箱黑水中锋,发展培训100箱以上的中锋养殖大户5户。
“我们还要建立以藏香猪为基础的集体主导经济,计划发展226头藏香猪,实行大户带动群众的分散养殖模式。”杨德平告诉记者,这种模式既可以带动一批藏香猪养殖户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养殖户主动性,特别是对于贫困户,更有积极作用。
“现在村里人越来越会算经济账了,大家都盼望着能够尽快脱贫致富。”望着村里一幕幕产业发展的场景,杨德平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星朱丽5月22日下午,黑水县人民政府、达古冰山景区管理局与宝中旅游——四川新东方国际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运营“梦幻冰山、多彩黑水”旅游产品。此次“景区+旅行社+当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