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肩膀上的大担当——记驻村“第一书记”谢恒

阿坝日报 2016-01-13 14:01 大字

■记者杨刚周严国

无论刮风下雨,每个工作日早晨830分左右,经过黑水县芦花镇日多村村党支部书记斯旦波家门口的自行车响铃声不时总会将他吵醒,对方还会喊上一句:“书记,吃过早饭了吗?”这时候,斯旦波总会在嘴里嘀咕一句:“这么早,谢恒书记又来村里‘上班\’了。”

谢恒,1990年3月出生,四川宜宾人,在派驻芦花镇日多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前,是黑水县卫生执法监督所的工作人员。

在日多村,谢恒每天与群众同吃同住,从挨家挨户走访,精准掌握贫困对象情况,到制订全村发展规划,再到从实际出发制订一家一户脱贫措施,每一项工作他都要亲自参与。

“情况摸得越准,工作越好开展”

去年8月的一天,黑水县卫生执法监督所领导找到谢恒,告诉他县里正从各个单位抽调驻村“第一书记”,问他是否有去的意向。

谢恒是可以不去的,一来,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又在农村工作过两年多,农村的苦他是吃过不少的,好不容易刚刚考到县城里。二来,他还年轻,让他将要去的地方,是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没有等领导把话说完,谢恒就满口答应下来:“组织如果需要,我随时服从安排”,谢恒的“爽快”让领导有些出乎意外。

不久后,县里来了通知,谢恒将被派往的是芦花镇日多村。

日多村,虽然距县城只有10公里,但由于产业发展不好,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在***中,该村被确定为全县64个贫困村之一。

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再加上多年农村生活工作的经历,谢恒决定,一定要让日多村在他手里变出样儿来。

当大学生村官期间,谢恒总结出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情况摸得越准,制订措施才越有针对性,群众才更容易接受,因此工作才能更好开展。”这无疑对他当好“第一书记”是有用的。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尽快摸清村情,掌握群众的脱贫需求;要通过走访,尽快与群众打成一片。”

为了尽快摸准村情,又不给村里增添负担,谢恒每天坚持早上从县城到村里,晚上从村里返回,如此反复。从县城到村上的路坡陡不好走,他每次几乎都得推着自行车上去,因此,为了赶时间,他每天不得不很早就起床。

为准确把握日多村最精确的村情,在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之前,谢恒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把全村80户跑了遍。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只要那里有群众,他就在那里。走访中,他积极宣讲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政策,记录下群众所想所愿。两个多星期的走访调查,他的民情日记写了两本,随手采集的照片不计其数,日多村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

“坚持问题导向,开好脱贫‘方子\’”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经过广泛深入调查,当这样的问题摆在谢恒面前时,还是让他一下子头都“大”了。比如:村内组与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土地产值低,野兽常出没糟蹋庄稼,村集体经济不强,养殖业发展不好,还有果蔬基地带动力度不大,地质灾害频发等。

谢恒知道,“摸底”并不是他工作的终极目的,他要把这些辛苦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化为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帮扶行动。

为此,他根据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迅速形成了日多村***调研报告(PPT),通过图文结合,融入规划思路,总结出日多村***的症结和下一步打算,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为转变少数村民“等、靠、要”思想,他组织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开展“日多怎样发展?”讨论。干群思想激活了,大家又共同商量,确立了村里的发展思路,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今年,村里在原有流转85亩青红脆李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计划再种植300亩青红脆李。

针对贫困户“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开展。苏郎格西的老伴去世,女儿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两个外孙女在校读书,今年51岁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谢恒帮助苏郎格西家制定通过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低保解决基本生活保障;依托产业扶持种植生态蔬菜增加收入;通过道路养护员和生态保护员实现就近就业的帮扶措施。如今,像苏朗格西家一样的24户贫困户86个贫困人口,家家有了脱贫方案,个个有了帮扶措施。

……

项项有力的举措,直指日多村贫困的“七寸”。

“我们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筛查出来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等问题都解决了,日多村脱贫就有望了。”谢恒说。

“有了谢恒这娃,扶贫工作好干多了”

在芦花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心目中,谢恒绝对算是工作上的一把好手。据镇党委副书记王树龙介绍,为尽快制订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谢恒通过有关部门,邀请到了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共同编制完成《黑水县芦花镇日多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2016—2020年)》,获得前往调研考察的省、州、县、镇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日多村村道改建中,为保证施工质量,谢恒天天泡在工地上,自己当巡查员、监督员,发现问题马上要求施工方整改,一段时间下来,他成了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的“土专家”。

“有了谢恒这娃,我们的扶贫工作好干多了”,王树龙逢人便说。

谢恒靠实干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从老百姓“一个县上下来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的质疑,到“有了困难,找小谢!”的信任,谢恒在无声无息中,已融为村里的一份子。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谢恒在被派驻日多村不久后,在QQ上写下的个性签名,一直沿用至今。

谢恒说,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党员,一名驻村干部,应该实实在在为帮扶村做点事情,能力虽有大小,但态度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头脑里想着如何帮助群众,立下“愚公移山”志,抓好帮扶工作落实。

面对未来,谢恒已经做好打算:充分利用撂荒地,建立一个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生猪存栏200头以上;帮助实现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发展水果(红脆李和清脆李)400亩,生态蔬菜500亩,中药材400亩;加大劳动技能培育,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谢恒,默默无闻的毛头小伙子,用稚嫩的臂膀,担起了日多村脱贫的重担。他不知疲倦的奋斗与付出,正是驻村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最好写照。

新闻推荐

坦途如虹大路飞歌——黑水县推进交通建设纪实

■记者杨刚周严国“道路修到家门口,现在来去自如方便多了!”日前,走在去年刚建好的扎窝乡朱坝河坝至打古西里沟公路上,扎窝乡朱坝村村民蒲尔瓦告诉记者。“现在交通真方便,从黑水到马尔康只要两个多小...

黑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黑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