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扶贫搬迁 讲好乡村旅游“故事”
村民笑迎游客。
典型石木结构的藏式碉楼。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10月18日,黑水县第三届冰山彩林文化旅游节开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这几年,黑水县许多藏族村寨顺势而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哈德藏寨是2012年扶贫搬迁新村。按照全县***思路,该村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并通过统一组织协调、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收入分配等方式,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业。经过三年时间建设,其乡村旅游产业已具雏形。
有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地方旅游,如果只提供餐饮、娱乐、住宿、歌舞表演等服务内容,可能会导致同质化竞争,从而带来旅游发展后劲不足的隐忧。那么羊茸·哈德是如何借力扶贫搬迁,借力乡村旅游讲好自己的 “故事”呢?记者10月18日进行了采访。
扶贫搬迁通过乡村旅游促发展
10月18日,在羊茸·哈德即将开寨迎客之际,记者提前探寨。一走进气势雄伟、具有典型藏族风格的寨门,羊茸·哈德的美丽风貌就呈现在眼前:碧水潺潺,林荫繁茂,条条通户路蜿蜒而上、四通八达;村上统一修建了三层的藏式雕楼,家家户户门前种下了蔬菜,道路边是两条水渠,清澈的山泉水顺着水渠涓涓而下,平时村民就用这些泉水浇树、浇菜园;村道两边,村公所、娱乐广场、游客接待中心、乡村旅游酒店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 “产村相融、宜居宜业”。
沙石多乡乡长格让介绍,羊茸·哈德以前是高半山上的贫困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12年实行扶贫搬迁后,乡上整合各类资金4793万元,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时间节点安排的方式,大力修建和完善羊茸·哈德的各种基础设施。“三年过去,我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打造、产业兴村等目标任务,为了持续发展,如今将通过乡村旅游来促发展。”格让说。
记者走进村落时,村民罗让正在拆除一间棚屋。这个棚屋以前是罗让堆放木工材料的地方,因为怕影响开寨时的村容村貌,他索性将这个棚屋拆除了。“我以前是跑运输的,现在家里也装修好了,但是今年还没准备好,预计明年开张营业可以,那时就可以接待游客入住。”罗让告诉记者。
为了迎接开寨仪式,村民们铺设电缆、整理房前屋后、打扫卫生……到处一派忙碌的景象。
挖掘故事找准乡村旅游发力点
羊茸·哈德藏寨地处黑水县奶子沟八十里彩林区精品景点 “落叶松林”中心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那么游客来了,羊茸·哈德该如何找准优势,让游客“留步”呢?
“找准亮点、讲好自己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很多游客来了,看看彩林拍了照就走了,如何让他们留得更久、留下来消费,是关键的问题。”在10月19日于黑水县举办的“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建设发展论坛”上,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在发言中建议说。在这些方面,羊茸·哈德是怎么做的呢?
羊茸·哈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斯达温舞的发源地。“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 “铠甲”之意,“温”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从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入手,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羊茸·哈德突出民俗特色,通过修建风情浓厚的藏族村寨,体现藏族文化,让“藏文化”融入到“一物一景”当中。“游客可以骑马、下藏棋、体验学习藏织,品尝特色藏族菜,参加藏族同胞的娱乐活动等。另外,村上的旅游公司专门聘请了讲解员讲解彩林知识。”沙石多乡政府工作人员、常年在羊茸·哈德驻村的仁杰告诉记者。
羊茸·哈德是藏民村落,村上专门安排了培训,让村民充分熟悉乡村旅游接待工作。“我以前是家庭主妇,家庭收入主要靠挖山上的药材;今年加入乡村旅游当中来,经过培训,学会了迎接游客的手势、语言等。”村游客接待中心一位来自奶子沟村仁波组的工作人员德拉初说。
借力乡村旅游,目前羊茸·哈德的发展势头良好,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美丽新村画卷正徐徐展开。2014年,该村农民总收入增加到187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到7137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施芝川)近年来,黑水县委、县政府紧扣“着力提升一产,继续壮大二产,努力突破三产,增强经济实力,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县工业实现了持续繁荣和稳步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截至今年...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