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沙卡村的蜕变之路

阿坝日报 2015-08-11 14:15 大字

■史雨王维茂实习记者杨骁记者颜天杰

7月的沙卡村,山山峁峁尽显绿色早实核桃、脱毒马铃薯,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谁也不会将其与“后进村”联系在一起。

沙卡村位于黑水县麻窝乡,共有3个村民小组,118户380人。2014年,该村因“经济上没有产业支撑、组织上没有坚强战斗堡垒、群众满意度不高”等因素被该县列为“后进村”整顿对象。为此,黑水县以“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发展产业”的工作思路,全面增强沙卡村党支部政治、服务和发展三大“造血”功能,成功摘除了“后进”的帽子。

逆境求变,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村容村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产业单一……多年来,沙卡村农民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而这一局面在一年多前有了明显的改变。

“要千方百计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走上致富路。”在沙卡村被列为“后进村”之后,该村村委会主任杨珠塔最常挂在嘴边念在心里的就是这句话。在县上、乡上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从流转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改变村上的状况。

“以前我们大家只晓得种植洋芋和玉米,不仅产量低,而且根本见不到效益。去年县上的领导带领我们种植脱毒马铃薯,不仅质量好,产量也明显翻番。”“按照其他村的情况来看,明年我们家栽植的10多亩早实核桃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去年开始我们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养殖和种植业都大规模发展,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村民们一件又一件地诉说着村上的变化。

据了解,去年该村在逆境中突飞猛进,在县上以“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阿坝蜂”六大产业为抓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促农增收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在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下,沙卡村去年培育獭兔养殖党员示范户2户,圈舍面积800㎡,养殖种兔300只,商品兔2000只;发展阿坝中蜂党员示范户1户,养殖阿坝中蜂60箱。并发动群众完成种植脱毒马铃薯种子30吨,种植面积达300余亩,种植早实核桃700亩,大白胡豆120亩;同时发展集体经济项目青脆李种植基地50亩。

谈起目前村上的情况,村民二古基笑得合不拢嘴:“真的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啊,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谋划新生活,建设生态新农村

村容村貌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交通却又成了沙卡村的一大难题。据村委会主任杨珠塔介绍,以前沙卡村的公路全是泥巴路,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形容最好不过了;然而村“两委”紧紧依靠惠民工程整村推进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巩固提升的实施,完成该村查坝组道路水泥路面1.1公里,碎石路1.4公里。

“路好了,就再也不愁家里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了。”“村上终于有了水泥路,太好了。”“感谢党和政府啊,国家发展快,但是不忘咱老百姓啊!”谈起村上有了水泥路这件事,村民们无不对此事“点赞”。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经过县、乡、村多方努力,筹集资金80余万元,完成沙卡村村委会活动中心段保坎约300m,集中居住点保坎约200m;在完成查坝组道路水泥路面的同时,修建边沟1.1公里,涵洞8个。并针对沙卡村村道安保工程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设内容涉及道路护栏、保坎、路面恢复和弯道加宽等内容,道路全长7公里。

同时,该村在整顿转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完善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村规民约、村务管理监督制度,引导村民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事务,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公信力。村“两委”、驻村干部、全村群众凝成了“一股绳”。

据了解,2014年该村全村经济总收入25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844元。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沙卡村“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如今的沙卡村,村活动中心、村卫生院、健身场所等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一片片种养殖基地焕发生机,由落后走向先进,沙卡新农村如歌如诗入画来。

新闻推荐

现场查实并验收以刺槐为主要播面的退耕还林地

为扎实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严格落实退耕还林奖励政策,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近日,黑水县龙坝乡联合县林业局对全乡2014年度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核查验收工作。验收以乡村自查验收和林业部门随机抽样核查的...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