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致富新赞歌 ——黑水县红岩村“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纪实
■胡伟实习记者杨骁记者杨刚天杰
8月13日,记者来到了黑水县红岩乡红岩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窗明几净的村级综合楼,令人神清气爽,好感油然而生。
红岩乡红岩村位于黑水县东面,距离县城12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其中山地面积2.9万亩,耕地1795亩。过去,由于班子凝聚力不强,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导致该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今年,随着黑水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一股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的浪潮奔涌在猛河河畔,在这股浪潮中,昔日的“软村”红岩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农牧民新生活的美丽画卷正在红岩村徐徐铺开。
剖析问题、强抓党建,牢筑基层战斗堡垒
自从黑水县“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开展以来,红岩乡党委立即成立红岩村党支部整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该村调查摸底,采取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查看账目记录等方式,了解该村发展现状、后进问题、群众期望,并分析“弱村”原因、经济潜力和发展方向,寻找解决途径和突破口。
“红岩村党支部整体综合素质较低,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落实不力,班子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双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红岩乡党委书记肖勇说,过去该村支部班子成员间不团结,上下不齐心,工作中容易出现各干各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难以见成效,个别党员出于慵懒散的工作状态,业务知识不精,对政策认识不到位,不能够创新方法和手段,导致工作开展滞后。
“村子富不富,首先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经过乡党委的积极引导和一系列的自我剖析,红岩村的党员干部认识到,要摘去“弱村”的帽子,首要要从基层党建抓起,提升支部战斗力。
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该村党员干部抛开思想包袱,认真对待“弱村”整顿工作,把强化班子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提升支部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支部班子;通过组织班子成员汇报思想,交换意见看法,提高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拓宽工作思路;实行党员岗位定责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的党性观念教育,努力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村集体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该村党支部以“党建兴村、富民兴村、民主兴村、文明兴村、法制兴村、和谐兴村”为目标,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发动群众自觉参与。
从乡党委积极引导,到自身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该村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在软乡弱村整顿工作中充分发挥。
调整产业、强化基建,“弱村”展现新风貌
村容村貌、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低……一系列原因让红岩村陷入了“弱村”的桎梏,而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逐步打破。
走进村民苏拉东作的农田,以往种植的土豆、玉米已经被一棵棵茁壮的早实核桃树苗取代。“种土豆玉米挣不了几个钱,今年我家的五亩地全部种上了政府发的核桃苗木,等到了丰果期,一亩少说也能挣上4、5千元,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苏拉东作告诉记者,他还种植了一些当归,一年又能多挣几千元。
来到三组党员二古基的养蜂场,30箱蜜蜂四处纷飞,老远就能闻到蜂箱中蜂蜜的香味。“养蜂技术相对简单,也不耽误其他农活,我去年靠卖蜂蜜就收入8000多元,今年我要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
在二古基的带动下,今年该村4户村民养了30余箱黑水峰,并开始逐步扩大规模,二古基起到了基层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作用。
村民格尔木甲则养起了凤尾鸡,如今他养的1000只鸡正健康地成长着。“政府给我了8000元的扶植资金,我自己才出了4000元,等养殖规模上去了,我还要带着更多的村民一起养。”看着一天天长大的鸡群,格尔木甲脸上乐开了花。
种养殖业发展如火如荼,但该村村干部又有了新的长远打算,该村党支部书记董作带领50名村民到红原玛咖种植基地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准备明年在红岩村试种玛咖。红岩村的农村经济发展正在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跑道上蓄势腾飞。
产业发展了起来,基础设施建设也没落下。今年黑水县投入资金170万元,对该村五、六、七组7公里道路进行建设,同时在整县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对该村进行0.6公里村道改造建设。
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一曲致富之路的新赞歌正在红岩村谱写。红岩乡副乡长陈斌说,红岩村不害怕“弱村”,害怕的是不敢面对“弱村”,只有正视“弱村”,才会迎难而上,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今年以来,黑水县公安局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主线,做实做强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升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促使新警和轮换岗位民警尽快熟悉各辖区情况,该局要求新上岗民警要做到...
黑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黑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