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窝村“变形记”
■贺平 施芝川 实习记者 天杰 记者 袁娜
说起以前的黑水县牙窝村,人人都会用“落后”两个字来形容,海拔2800米,交通不便,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近年来,该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国家惠民政策,昔日低矮破旧的石头房变成了藏式山野别墅,两尺多宽的羊肠小道变成了车辆畅行的通村水泥路,靠天吃饭的老百姓人均纯收入突破了6000元……群众的幸福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民族地区小山村上演着一场“变形记”。
早春时节,浓浓的年味还没散去,记者走进牙窝村,感受到在党的惠民政策照耀下,藏家群众幸福的新生活和村寨翻天覆地的巨变。
曾经没门道 如今收入节节高
“我们村有152户,以前种玉米、小麦、洋芋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很难致富。”65岁的老村支书来斯基想起过去的苦日子就直叹息,“老百姓吃不好、住不好,还挣不到钱。”
老村支书的话道出了村子里以前的困难。是伸手等着要政府救济,还是自谋发展出路?穷则思变,自2000年之后,村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地走出大山务工、创业。
三卡是牙窝村外出经商第一人。“从最初的摆地摊到推三轮车,再到有了自己的商铺。从最初一年能挣到4万多元,到现在一年挣10多万元。”说起这些年的创业发展之路,他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
“在外面经商,黑水县还经常给我们发一些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短信和家乡的惠民政策,提醒我们合法、守法经商。”三卡说。
“在三卡的带领下,我们村有很多人都常年在外,要么务工,要么经商,收入都还不错,就拿我来说吧,一年下来能净挣6万元左右。”村民兰木接过话说。
据了解,牙窝村如今成了外出务工、经商的大村,常年有100多人在外务工、经商,勤劳的牙窝村人民通过劳务输出,家家户户的收入节节攀高。
“我们县上目前在大搞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村海拔比较高,适合种植道地药材,去年试验也证明了这点,县上准备投100万元给我们村搞整村推进,要种植100多亩大黄。”说起药材种植产业也即将在该村壮大起来,村会计罗尔基非常兴奋。
“外出务工经商再加上本村产业发展起来,我们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日子也有了盼头。”“你看春节回家的年轻人,好多都开着小汽车回来的,还有从丰盛的年货也可以看出现在收入的确增加了不少。”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道着幸福的新生活。
曾经不敢想 如今惠民政策多
“老大爷,你们家享受到了国家的什么政策?”走进70多岁的红本老爷爷家里,记者问道。
“这个我一时半会儿给你说不完,就拿近几年来说吧,地震过后,小到生活用品,大到房屋重建,政府给我们考虑得很周到,你看这个就是灾后重建我们享受的政策。”红本老大爷指着家门口的一行字说道,记者抬头一看,一个写着“灾后重建国家补贴16000元,特殊党费补贴3000元,国家贴息贷款20000元”的牌子挂在大门口,赫然醒目。
“我现在还在享受计划生育奖补,吃低保,拿养老金,还有退耕还林补助。”大爷说起享受到的国家政策头头是道。
“你看,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多漂亮,政府为我们改圈、改厕、改厨、改风貌,路灯也安上了,太阳能也安装上了,村道也硬化了,这些都是国家好政策带给我们的。这么好的政策,在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牙窝村的村民都这么说。
村民说的正是该县实施的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据了解,该县于2011年到2013年用了3年的时间对全县124个村进行了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牙窝村也受益于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全村前前后后投资了311.58万元。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还在吉林的援建下,投资500万元,为村民修建了9.9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
说起国家的政策,年轻的罗尔基也是非常感慨,他的两个女儿都在读书。 “吃营养餐,学费全免,生活还给补贴,这么好的政策,在我们以前真的不敢想。”
曾经的黑水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如今村民的观念悄悄地转变了。“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更贴心,生两个女儿还可以拿计划生育奖补。”罗尔基说起自己的两个女儿,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住上“别墅”,人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多年来,牙窝村村民通过党的惠民政策和自己的勤劳,逐渐走向富裕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史雨张敏)为保障“五一”小长假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黑水县在全面加强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员聚集公共场所的电梯、索道,液化石油气钢瓶、起重机、压力容器以及小学使用...
黑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黑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