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齐的“水果经”

阿坝日报 2015-03-18 14:29 大字

夜宿点概况:

日多村位于黑水县芦花镇东面的高半山,距县城10多公里,村上80户344人。以前,该村靠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维持生计,村民们靠天吃饭,生活贫困,久而久之,微薄的收入也打击了村民们种植的积极性。但自从齐兴禄把所有的土地流转下来种植了特色水果红脆李、青脆李后,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悄然转变。3月13日,记者与齐兴禄一起,为大家揭开在日多山上他是如何念好这“水果经”,引领老百姓们走致富路的秘密。

■史雨  实习记者 颜天杰

记者  杨刚  袁娜

3月7日早晨8?00,天空刚刚明亮,而齐兴禄却早已在黑水县街心花园等着记者,农用车、矿泉水、面包……这便是齐兴禄一天生活的开始。

虽然是初春时节,但猛河两岸还是乍暖还寒。“在日多山上,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为‘老齐\’。虽然我每天都身在海拔2800米的日多山,但是下定决心要把果园做好,带领老百姓一同种植,走上致富的道路。”在和老齐的聊天中,感受最深的是老齐想通过种植特色水果,引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梦不再遥远。

在清晨缕缕阳光的照射下,眼前的老齐显得有点模糊,却难掩满脸希望、信心和幸福的笑容。“前面这一片土地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忙着清理枯草和碎石。

“村民都是附近的,趁农闲就来帮我打理果园。要想种植特色水果,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把果园的杂草和碎石清理干净,然后才好抓住春耕时节对果树进行修枝剪枝。”一到田地,老齐二话不说便开始了劳动。他告诉记者,今年,他还打算结合日多山上的实际情况,在树下种植适宜的蔬菜,加大果园的经济收益。

其实早在2012年,老齐就开始种植青脆李和红脆李果树。2009年,齐兴禄被分派到日多村驻村后,就发现村民们种植的都是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收入也就在几千元左右,一家人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微薄的收入,让不少村民不得不放弃种植,外出打工谋生计。

2012年,黑水县提出了培育“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阿坝中蜂”六大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支持公司或者个人“流转土地”,引领老百姓走上一条增收致富路。

“要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因主人外出务工而被荒废的土地?怎样才能使土地实现它的最大效益,从几千元的收入变成万元收入?”这些问题,曾经一度在老齐脑中不断盘旋。

在对日多山上土壤、气候、日照等条件进行考察后,种植特色水果,便是老齐针对这些问题得出的答案。2012年,老齐在日多山上租了1亩多山地,开始试验性种植青脆李和红脆李果树。老齐的实践验证了答案的正确,他种的青脆李、红脆李不但长势喜人,很多集约型种植的青脆李甚至挂了果子。

“在经过我多次和老百姓沟通后,他们才愿意和我签下15年的85亩土地流转协议,来建一个果蔬示范基地。前5年一亩地每年500元,中间5年涨100元,最后5年再涨100元。”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老齐终于让村民在这片果园里看见了希望。“感谢党和政府,不仅提供了免费的树苗,还帮我解决了灌溉等问题。”

时间已到中午12?30,帮忙劳作的两个村民和老齐一起在田里愉快地吃着午餐。看似简单的面包、锅盔、泡菜,却成了他们冬日暖阳下的美味佳肴。简单的饮食却幸福满满。

“老齐就是我们日多村所有村民的家人,他把这片只管得饱我们肚子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他不仅给我们租金,我们帮他打理果园还要给我们工资。下一步,我也打算学着老齐发展种植业,把家里剩下的几亩地全部种上青脆李,没事的时候我都在这里向老齐取经学艺!”村民恩波,说起老齐的所作所为,脸上既是崇拜又是感激。

如今在这85亩租种地上,已种满了12000多棵李子树,老齐打算用3年时间将这85亩土地建成果蔬立体农业,到时候灌溉、施肥都是自动化。他告诉记者,如果设施栽培系统建成,三年后每亩土地能纯收入5000块钱,五年后每亩能收入10000元以上。

“按照我的推算,设施栽培完成后,85亩土地的经济效益至少可达到80多万元,前15年由我亲自管理,15年后就由村民们自己干,其实我的这片果蔬基地就是日多山上村民们自己的果蔬基地。”谈起未来的发展和计划,老齐更是信心满满。他决心在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引领下,做好做精这片果蔬基地,让村民们全都享受到果蔬基地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大家实实在在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我要带动家乡人一起富起来”——记黑水县羊茸村村委会主任三郎俄木

■史雨实习记者杨骁记者杨刚18岁那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中药材和牦牛生意开始;1995年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1997年在黑水县城开了招待所和茶楼;2000年把招待所升级成宾馆……2011年被...

黑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黑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