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沟里村支书的为民情怀 ——记黑水县木苏乡大别窝村村支部书记王成

阿坝日报 2015-01-26 14:34 大字

■实习记者 天杰 记者 杨刚 袁娜

“阿尔麦,你要的小麦面粉和猪肉我给你带来了。”1月13日,在见到王成时,这位朴实的藏族汉子正在村民阿尔麦家,把从县城代买回来的小麦和猪肉给他。阿尔麦是留守老人,儿女全部外出打工,在大别窝村,像阿尔麦这样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还有70多位。“小麦面粉和猪肉都是生活的必须用品,老人去一趟县城不容易。再说,这样也省下了几十元的路费。”

“我还要去泽郎家里,把大米和挂面带给他。”王成一边说着,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王成脸上的汗珠不停顺着往下流。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点点滴滴地汇聚起了他作为一名农村村支部书记的为民情怀。

“我作为村支书,就有责任让村里人安心”

在王成办公室,前来寻求帮助的明多告诉记者:“这几年多亏了王成帮我们修水管、补房顶、买东西,比我们的亲人还亲。”说起王成,明多脸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大别窝村是一个典型的外出务工村,全村177户812人,其中36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平均每户就有2名外出务工人员,全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达230余人。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在家留守的老幼安心,王成组织成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关爱协会,以“支部+协会”的模式,以党员志愿服务的形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既然当了这个村支书,我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安心。”到县城为行动困难的村民购买大米、面粉、地膜和种子等所需物品,对身边困难户的帮助尽心尽力,正是这样一个把村民事当成自己事的“有心人”,获得了全村男女老少的一致赞誉。

“要不是王叔叔四处联系,我肯定早就辍学了。”孤儿何金梅告诉记者,2013年,王成在马尔康开会期间,联系了州人民代表、黑水县圣洁冰川公司总经理李阳波,资助其初中至高中的学费。“王叔叔每次碰到我,都会仔细询问我在学校的情况,让我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联系他。”

在闲暇之余,王成总爱在村里四处转转。“村里老人小孩多,和他们聊聊天,经常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我才放心。”他及时更新每个人的联系方式,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时常和家里保持联系。同时,他还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爱心联系卡,方便村民们遇到困难时和他联系。

“我是大家选出来的,大家的幸福生活要我带动”

入冬后的核桃树早已只剩下枯枝,但王成还是忍不住经常要到村里的果园走上一圈。“这是我们大别窝村的经济命脉,村民要致富可全都指望这些树了。”自从王成担任大别窝村村支书以来,带领村民致富就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为增加村民收入,他带头组织村“两委”班子,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支部+专合组织”形式,带领广大老百姓作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富农惠农文章。“我们村土地少,所以必须在有限的土地上,尽量让大家都能富起来。”2009年,在该村种植了500亩早实核桃,并于2011年在全县率先成立“黑水县木苏乡大别窝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

“我们在王支书的带领下,种植的核桃获得了好收成。现在,我们还要种植道地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我觉得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说起现在的生活,米格头的脸上掩不住喜悦。实实在在做实事、踏踏实实干好事,如今的大别窝村,村民经济收入增长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个个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手中。

一幢幢灾后重建的现代化新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大路直通家门口,一道道坚固的保坎带来安心……六年来,王成就像一面上紧发条的钟,不知疲倦地转动着。“我是大家选出来的村官,大家富裕了,我也就满足了。”

一件件看似平常的事情,无不铭记着王成作为一名引路人的奉献情愫;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举动,王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崇高价值。

【心语心愿】

自己作为大别窝的当家人,希望整个村子能在自己的带领下,奔上幸福小康之路。新的一年,希望能够落实一辆面包车或者商务车,接送村里的娃娃到1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希望村里的村民、尤其是老年人,能够使用上专属的短号,在有事情时能够及时联系自己,以免耽误时间(特别是在生病这种紧急情况下)。

新闻推荐

我在会上为百姓代言

■实习记者颜天杰记者袁娜2月13日,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召开,来自全州各县的代表齐聚一堂,为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每位代表都带着一份责任而来。来自黑水县的李阳波虽是一位...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