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黑水的那些日子
◇ 市中区卫生系统援藏干部 邓朝云
不知不觉中,在这里已度过了100多个日夜。
至今我还记得2014年8月25日刚到知木林中心卫生院的场景:从黑水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知木林中心卫生院,刚一下车,院长就紧握住我的手:“终于盼到你了,快进来休息。”
院长带着我到了寝室,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屋里只有一把椅子、一张小条桌、一张床,没有电视,更别说电脑了。
随后院长又带着我去参观该院的科室,医疗设备及医疗条件不足,顿时让我感到些许失望。
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闪电、雷鸣、河水冲刷声、犬叫声交织在一起,院区一片漆黑、寂静,缺氧、生活的不适应,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让我整夜难以入眠。
但我默默告诉自己,绝不能被这些客观因素所影响,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援藏首先面对的一大困难就是高原反应,天气干燥带来的鼻腔不适、出血、咽部不适,加之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我努力克服着困难,一方面主动学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另一方面注意了解、学习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在院长和职工们的热情帮助下,我逐步了解了医院整体情况,并根据当地医生水平,教授他们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治等医疗知识,并着重对年轻医生加以辅导,提高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
2014年国庆节期间,我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回到医院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为促进知木林片区医疗卫生工作发展,我先后深入卡龙镇、扎窝乡、晴朗乡、慈芭乡卫生院进行调研,业务指导、传染病知识培训、新农合政策宣传,还对乡村医生注册考试进行了相关政策宣传和培训,并多次叮嘱各乡医务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为藏区老乡的服务本领”。 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深知:“解除患者疾苦,是我最大的快乐。”
知木林中心卫生院的病人来自晴朗乡、扎窝乡、慈芭乡、卡龙镇以及松潘,很多是高山草地,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入院较晚,所以经常是下午一两点不能下班,时常是一碗泡面就是午饭的“主餐” 。
在艰苦生活工作环境中不断磨练,让我的意志更加坚强,体验到了一种肩负伟大使命的自豪,而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无论如何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我还记得2014年9月的第一个周末:那天阳光明媚,我到县城处理工作事宜,但是距毛尔盖电站约9公里处道路塌方,交通中断,为尽快赶到县城,我冒着酷热开始爬山,忍着饥饿,摸着炙热的石壁、小树一步一步向上爬,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险,艰难前行到半山腰,大量出汗、饥饿,让我的身体已无法支撑,瞬间昏倒在地。
在身体开始向下“滑”的一瞬间,我模模糊糊抓住了一棵小树,身体则紧靠在岩壁上,10几分钟后,头脑渐渐清醒了过来,我咬紧牙,半蹲着、一步一步挪动身子,经过3小时的“拼搏”,终于到达了山脚下的公路旁,这时我衣服已被汗水湿透,满身布满灰尘,裤子已被划破,双手被刺伤,一身疲惫。
到达县城办完事情回到寝室已是晚上七点半,看见了一起援藏的战友,犹如见到了亲人。领队给我倒了杯酒,酒入口中,久久不能下咽,眼里涌起了泪水,我哽咽道:“我终于见到你们了,看到大家就如回到了家”。
高原反应、生活的不适应、 艰苦的工作丝毫没有动摇我援藏的决心,并时刻提醒着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境界更高,任务硬,骨头更硬”的精神。
通过100多天的援藏工作,我感到苦中有乐,苦得有价值,苦得有意义。人生因为援藏而更加精彩,生命因为援藏而更加坚强,我愿为藏区献份爱,为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尽力,我爱黑水的蓝天、彩林、达古冰川……祝愿藏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祝愿藏区永远保持她的淳朴、美丽。
新闻推荐
“依靠养蜜蜂,日子比过去好多了,提前实现了万元增收目标。”站在“黑水农户养蜂示范户”标牌下,家住芦花镇泽盖村的杨生保很自豪,也很有底气。杨生保只是黑水中蜂养殖户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黑水县继...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