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不掉的是军魂 放不下的是社会责任
成都医学院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成长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论是服役于军旅的57年,还是军转地发展的这10年,早已融入成医血脉中的军魂与为人医者的仁心,赋予了成医人一份与众不同的厚重责任——传承军魂,勇于担当。有军人的气质,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对口扶贫济困,大灾时冲锋在前;作为高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优秀人才;而身为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精诚为术,为患者找回健康和幸福。
传承军魂 心系群众
大灾时方显英雄本色
“作为大学有四项基本任务,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技创新;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四是引领先进文化。学校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这四个方面都要有所作为,为社会交出满意的、合格的答卷。”日前,在成都医学院会议上,党委书记凌保东如是强调。
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在军队时期,“帮助革命老区通江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援黑水县农村卫生工程”等事迹广受好评。转到地方后,学校积极通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品研发、心理咨询等方式,继续服务社会。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当晚,在校区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学院快速成立医疗服务队、心理救助队、卫生防疫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赢得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在集中安置阶段,学校组建“博爱学校”,安置从汶川漩口中学转移出来的151名师生,附属医院救治重灾区伤员648人;学校被教育部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附属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附属医院又一次发挥在军队形成的快速反应优势,及时向灾区派出医疗队,抗震救灾成效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仁爱为医 服务地方
成医附一院将建成都北部区域医疗中心
回首2004年的8月,刚移交地方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际展开床位尚不足400张。而十年后的今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新住院大楼已建成投用,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275人、编制床位达到1500张的高水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院长夏保京说:十三五末,医院将建成拥有2200张床位、综合实力居前的成都北部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大型综合医院,实现较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奋斗目标。
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本着“精诚为术、仁爱为医”的院训,成医附一院还涌现出了大批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生和护士:赶赴灾区前写好遗书的何秀娟、“全国医德标兵”李正平、“打伞姑娘”郭九江……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幸福,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成医篇章。
医院党委书记周光明说:“移交地方十年来,我们继承和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努力开展二次创业,顺利实现了从军队到地方、从战场到市场的平稳过渡,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医教研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实现了在转折中实现发展、在变革中实现跨越的成功转身。”
预计到2020年,成医附属医院展开床位将达2200张,步入省内先进医院行列,同时还将成为成都北部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便是成医对地方医疗服务最有利的见证。
临床医学 知行合一
培养真正“会看病”的硕士生
2014年,成都医学院又新增药学与临床医学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随即,成医又获批开展衔接试点工作,自2015年起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纳入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
校长余小平介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真正“会看病”的研究生。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学历高、技能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今后的培养中,学院将积极探索实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双轨合一”,届时毕业生将有望手握“四证”:专业硕士学位证、研究生毕业证、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执业医师证,其临床能力将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这些“会看病”的硕士研究生,将有望成为各级医院抢着要的“香饽饽”。
事实上,作为教学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早已具备了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质,同时拥有16个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了临床医学学科的全覆盖,先后承办了“成医杯”第一、二届全省住院医师技能大赛。此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还是国家首批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这些都为实现“双轨合一”,提高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提供了必要条件。
袁萨莎记者肖笛宋扬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中成记者松涛)7月8日,记者从黑水县委办获悉,该县历时7个多月编制的《黑水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即将出台。按照“一沟一体系,一沟一主业、一沟一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策略,该县将以沟域为...
黑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黑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