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做到百姓心坎上——黑水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见闻
■贺平 记者 杨刚 郭子琦
作为“老、少、边、穷”的黑水,“七难”犹如摆在人民群众面前的“拦路虎”、“拌脚石”,一直制约着经济社会向前迈进的步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瓶颈”,更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破解、如何解决?“要以破解七难问题为抓手,做实做好民生工程建设,达到以民生汇聚民心、以民生凝聚民心的目的。”黑水县委书记刘云健的话语时刻鞭策着全县党员干部。如今,猛河两岸欣欣向荣、生机涌动,为民服务之风劲吹,百姓的出行难、用电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饮水难、增收难等问题迎刃而解,群众笑在脸上、喜在心里。
罗列“问题”台账,找准破解着力点
在该县群教活动办,一摞厚厚的《问题台账》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看到,问题台账内容详尽,细致到问题的具体分布点、拟解决措施、落实情况等各个方面。
“这是我县针对‘七难\’排查梳理出来的问题台账。台账就出行、用电、读书、就医、就业、饮水、增收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明细。”该县群教办专题组人员周明鹏告诉记者:“我们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和整理,并就责任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个部门。下一步,我们将严格对照台账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此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据了解,该县问题台账共收集整理“七难”问题共计281条,涉及解决部门和乡镇20多个。目前,部分问题已解决,部分问题正着手实施解决,部分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已拟定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解决。
该问题台账的出台和任务的分解落实,既为解决“七难”问题找准了破解着力点,体现了该县立行立改的工作作风;更充分说明了该县党员干部以民生建设为抓手、以破解“七难”问题为突破口,事无巨细做民事、真抓实干做难事、扑下身子干实事的为民情怀。他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也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真实注解。
难事件件解决,筑牢干群鱼水情
“通水咯、水来咯……”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沙石多乡甲足村男女老幼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这得益于该县投资72.5万元,在该村修建的11口蓄水池,让自来水流进该村88户村民的家中,幸福感也流进了村民的心里……
在红岩乡云林寺村,村民叶青告诉记者:“我们家今年添置了大彩电、酥油茶机等家电设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也很清晰,电压非常稳定。现在连打酥油茶都用上电器了,可方便啦!”随着农村电网工程的实施,深山里的小村寨有了“一步跨千年”的惊人变化,空调、冰箱、彩电……各种家用电器琳琅满目,现代化生活方式让农牧民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如今,黑水县的“七难”问题正有效得到解决。通村道路全面硬化;安保工程逐步实施;无电户改造、各级变电站得到优化布局和换档升级;寄宿教育科学分布、学前教育逐步普及、师资力量逐年加强,教育兴县目标初定;全民健康体检、一小时医疗服务圈、义务巡诊常态化,医疗公共资源正逐步均等化;就业渠道扩展……在黑水这片热火朝天的土地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正如火如荼的有力推进,一道道难题、一个个“瓶颈”正被着力打破;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正密切着党群干群关系……
“感谢党和政府……”群众对党感激的话语一次次回荡在耳边,体现了群众对党朴实而真挚的感情。为民重务实,民生更第一。在黑水县,一支支服务群众的队伍正用实际行动述说着拳拳为民情怀,注解着党和政府对“民生无小事”的忠诚实践。
新闻推荐
为保证村民出行安全,今年,黑水县启动了6000万元资金,以解决高半山36个村的出行难问题。目前,各村的排水沟、安保墙、防护栏、堡坎安保设施工程已经陆续开工建设。图为工人在修筑沙石多乡甲足村通村路...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