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黑水唱响生态农业“好声音”

阿坝日报 2014-06-23 14:55 大字

■施芝川  史雨

初夏时节,在黑水县,一片片早实核桃、道地中药材、生态蔬菜、跑山鸡、阿坝中蜂和藏香猪的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该县县委、县政府重拳出击,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加大科技含量,唱响了一曲曲农业“好声音”。

百姓种上“无忧”蔬菜

“农民种多少我们收多少,可以说,黑水县种植生态蔬菜农户多半都选择了订单式生产模式,而且我们要上门收购,老百姓只要种了,我们以保护价收购,稳赚不赔。”四川润农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苦六基告诉笔者,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模式,极大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家住晴朗乡仁恩塘村的俄木达基就是订单种植户之一。“去年我家种了2亩无筋豆,收入了8000多块钱,这都要感谢政府给我们联系的收购公司,我们只管种,不用担心销路,今年,我家又增加了3亩种植面积,按照去年的1元钱一斤的保护价,估计今年得有近2万元的收入。”俄木达基给笔者打起了丰收的算盘。

像俄木达基家这样,受益于该县种植“订单+保护价”生态蔬菜的农户在黑水还真不少。据了解,该县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新生产模式,加大力度为老百姓跑订单,去年,该县订单仅种植了600余亩蔬菜,到今年,促成了该县芦花镇、红岩、晴朗、扎窝等乡镇生态蔬菜订单种植达3200余亩。

土地“托管”换真经

黑水县,全县人口61000余人,农业人口为52000余人,而且80%以上农牧民居住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半山,思想观念陈旧,让老百姓接收新鲜的种植业,他们又“虚火”,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效益又低。为了解决好群众的发展与增收问题,2013年初,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土地流转,鼓励广大农牧民将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甚至鼓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示范种地,为老百姓带个头。

“我在芦花镇日多村承包了85亩土地,这85亩土地,我要搞一个果蔬立体栽培,成功了之后,一亩地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我流转的是土地,从土地上给老百姓流出的是致富的‘真经\’。”说话的这位是该县高级农艺师齐兴禄。

自从齐兴禄承包了土地,他就没日没夜地泡在地里面,但是85亩土地,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农忙的时候就请当地农民帮忙,顺便也给老百姓传送种植技术。

“我们种了几十年的地,但是,把地“托管”给老齐后,我们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种地。”

据了解,土地流转由最初的230亩,已发展到如今的600余亩,而且这个数字也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

科技培训添活力

“许局长,最近天天下雨,我们种植的无筋豆在开始长虫了,麻烦你们来指导一下如何防治病虫害。”该县芦花镇罗坝街村村委会主任卡基在给县农业局负责人打电话时,急促地说。

接到电话后,县农业局局长许平没有耽搁片刻,马上组织了驻村包点的农技人员进行实地查看、治理,并在罗坝街开展了水果蔬菜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老百姓的困扰也迎刃而解。

“今年县上的农业科技培训很多都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很注重实际操作,学起简单而且很受用。”“农技员手把手地教我们,这样的培训真好!”在笔者的采访中,正在接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罗坝街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对培训活动赞不绝口。

据了解,今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农业局以“百名干部人才驻乡进村入户包点工作”为载体,组织了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以包点的形式,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农作物优质栽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专题培训。目前,已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500人(次),其中集中培训85次,培训新型农民360人。

新闻推荐

拔“穷根”圆致富梦 ——黑水县“多管齐下”解决群众增收难

■施志川地处阿坝州腹心地带的黑水县,一直被冠以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困难,缺乏劳动就业技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都是制约该县发展,阻碍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瓶颈,也是困扰黑水县历届党委和政府...

黑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黑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