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是黑水人——记内江市援藏干部阮忠禄(一)

内江日报 2014-05-08 03:08 大字

(上接一版)

望着车窗外,阮忠禄陷入了沉思……

60余公里的路程,汽车开了近两个小时。

知木林乡卫生院很小,药房内,两排摆放在药架上的药品,还不如内地一个小诊所多。

作石他介绍,卫生院包括一名“120”驾驶员在内,总共只有4名医护人员,其中2人是医生,治疗得最多的就是感冒,或帮助外伤患者包扎一下伤口。医院只有门诊部,没有外科,更谈不上手术室。

在作石他家“搭伙”,阮忠禄第一次尝到了未洗的莴笋叶卷葱蘸辣椒水配稀饭、大饼的吃法。此后,这样的饭菜就成了阮忠禄的主食。

知木林乡和黑水县的许多乡镇一样,没有农贸市场,蔬菜靠村民自己栽种;杀一头猪,要吃一年;想吃新鲜蔬菜或肉类必须去县城购买。

身为医生,阮忠禄心里明白,不卫生的饮食将给肠胃带来怎样的影响,但他从不计较,虽然每次吃得很少,却说“味道很安逸”。

到任第二天,阮忠禄便提出想对知木林片区医疗卫生状况进行摸底,作石他劝道:“藏区的环境和内地环境不同,刚到藏区,一定要休整两天!”阮忠禄认真地说,“组织安排我们来不是休养的,是干事的!”

知木林乡最低海拔高度2700多米,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却不足4000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许多被称作“高山居”、“半高山居”的藏民和羌民,喜欢将家安在高山上,仅爬山入户就需要大半天时间。

背上医药箱,怀揣笔记本和干粮,阮忠禄拉着作石他出发了。

——他没想过高海拔藏区不能剧烈运动。

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蹚过一道又一道河谷,悬崖峭壁间飞下的滚石与他擦肩而过……

片区36个村卫生室,阮忠禄一个星期内就走访了20多个,行程近千公里。“这么短的时间,走这么远的路,访这么多的人,阮医生硬是挺下来了!”作石他感叹。

进入藏区后,阮忠禄由于不太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多次出现高原反应,失眠、头晕目眩、面部脱皮、口裂,牙龈和鼻出血更是常事,血压和血糖常常如藏区海拔般居高不下。

黑水县卫生局党组书记谢浪波认识阮忠禄,是从他提交到县里的《来自知木林片区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开始的。“这份报告与其说是一次对知木林片区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不如说是为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进行的一次有价值的调研。”谢浪波说,报告中不仅搜集了藏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以及对中藏医、西医的认识,还将片区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了分类,并为当地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

“村医培训必须马上进行!”

“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虽然坡坡坎坎不一定是窦性心律,但比一帆风顺更有生机!”

——阮忠禄

知木林乡卫生院尽管条件简陋,却算是片区内最好的医院。而分布在各村的村卫生室,人员、条件、技术的严重匮乏和落后更让阮忠禄无法想象。

在知木林村卫生室,阮忠禄和唯一的村医生若玛聊了很久。

25岁的若玛只有初中文化,技术是跟父亲学的。“她的父亲做村医退休了,她就接替了村医务室的工作。”作石他介绍,这几乎是当地“栽培”村医人才的主要方式……

听到这些话,阮忠禄陷入了沉思。

这一晚,阮忠禄的房间一直亮着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阮忠禄就敲开了作石他的门,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厚厚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

“村医培训必须马上进行!”阮忠禄坚定地说。

村医培训报到的那天上午,阮忠禄一直站在卫生院门口,一个人一个人数着学员们的到来。

“阮医生讲课很认真,每次讲完,他会一个一个地问我们是不是听懂了,还跟我们说不懂的就去找他补课。”连续一周,阮忠禄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给村医们开设专业知识讲座10余场。

为了参加培训,在广州办事的藏族小伙康波基连夜乘飞机赶了回来。作为村医,他的医术受教于曾经是村医的母亲,每次遇到感冒的病人,他只会开三种药:感冒清、板蓝根和阿莫西林。

那几天夜里,阮忠禄都将康波基叫到宿舍开“小灶”,讲课往往要到凌晨三四点。通过阮老师手把手地教,康波基终于懂得和学会了:“治感冒不止三种药。”

“每次上课,阮医生都亲自示范技能操作,大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作石他回忆,这是乡卫生院历年来培训效果最好的一次,乡村医生培训考试人人过关。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圣洁冰山·多彩黑水黑水县第三届冰山彩林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18日开幕

(实习生夏菁)笔者日前了解到,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暨黑水县第三届冰山彩林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18日开幕。第三届冰山彩林文化旅游节,主题为“圣洁冰山·多彩黑水”。据悉,从9月底起,一系列黑水...

黑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黑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