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寨羌乡年味浓 欢乐祥和闹新春 全州各族群众欢庆春节和藏历新年见闻
■记者王和斌
贴春联,吃年饭,祭祀祈福……春节和藏历新年期间,阿坝儿女共沐党的温暖阳光,载歌载舞迎新春,欢乐祥和过新年,藏寨羌乡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为丰富群众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今年春节及藏历新年前后,阿坝州13县(市)、各乡(镇)、村(社区)推出了“三下乡”、锅庄比赛、文艺演出、体育竞技、舞龙耍狮闹新春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共计146场次。
文艺表演层出不穷
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2017年,阿坝县大力推进文化院坝建设,“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文化惠民之风吹遍高原大地。
2月16日,阿坝县查理乡在去年新建的文化院坝里举办了“喜迎新春 欢度藏历新年”文艺汇演,现场一片热闹欢腾,全乡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
据悉,此次活动的20余个文艺节目都由15名在校和已毕业的本村学生自发组织、自编自演。节目题材丰富,独唱、舞蹈、小品、朗诵、时装秀等轮番上阵。欢快的舞蹈,优美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展现出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红原县查尔玛乡,学生和牧民已经连续7年自发组织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也是从乡里的牧民和寒假返乡学生里选出来的。
查尔玛乡的“春晚”中,寒假回乡的大学生挑起了大梁。西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罗勒,通过“竞选”当上了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学生们同时担当起了汉语、藏语、英语节目主持人。节目内容丰富,有藏族歌舞、舞台剧、小品、相声、弹唱等,展现出藏家儿女憧景更美好幸福生活以及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春节、藏历新年期间,全州各族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展现出新时代、新气象,更是为新年里的新作为鼓足了干劲。
新房里的别样新年
今年春节、藏历新年期间,壤塘县吾伊乡各个村的文艺活动亮点纷呈。 庆新年、闹新春,村民们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氛围中。正月初九,吾伊乡政府大院里热闹非凡,近400名农牧民为锅庄大赛摇旗呐喊,衣袖舞动、歌声嘹亮。
下午3点过,乡里的锅庄大赛结束了,记者随西西村牧民东周板一起来到他家,感受他家别样的年味儿。
东周板家里牦牛肉、糖果、瓜子花生等年货摆满了客桌,孩子们正围着电视机观看新春节目。“新房很宽敞,我们兄妹三家人聚在一起过年,热闹得很。”东周板说,住大房子、吃团圆饭,这是西西村牧民们以前梦寐以求的事。如今,已实现。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西村是吾伊乡唯一的纯牧业村,全村牧民靠养牦牛为生,通过精准识别,该村有贫困户33户149人。
2016年,西西村开始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政府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在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的达青沟为牧民们修建新房。去年,99户藏式民居全部建成,还配套建成了村级幼儿园、入户硬化路,通了自来水、安装了电网和4G网络。今年,该村99户牧民都在新房里欢欢喜喜过上了新年。
非遗展演更添文化味
正月初一到初六,汶川县举办了为期六天的“感党恩、话巨变、阔步迈入新时代”2018年群众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亮点纷呈、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驻足观赏。成都游客刘昀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三次来汶川过年了,就是想感受这里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别样的节日气氛。”
从初一到初六,该县还在西羌文化街举办了羌绣、羌药、羌茶、锅庄、羌族推杆、传统手工技艺织麻布等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演现场,用文字、图片和现场表演等形式,立体地展示了汶川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外地游客体验到羌民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精美的作品和精湛的技艺博得现场观众、游客阵阵掌声。
在织麻布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区前,重庆游客张曦艺被羌族传统手工技艺深深吸引,现场向羌族传承人学起了织麻布。张曦艺说,在春节期间,能在汶川看到这么古老的羌族手工技艺,了解羌族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非常幸运。
据汶川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介绍,在春节、藏历新年期间,该县开展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让全县广大群众和到汶川旅游的游客进一步了解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提高了他们对羌族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认识,让他们了解汶川,爱上汶川。
新闻推荐
连日来,刺骨的寒意消融在阿坝县各乡镇(场)人声鼎沸的“四下乡”活动现场。在查理乡“四下乡”活动现场,家住各莫乡查不让村的泽真那么带着两个孙子,拿着满满一袋子药品和宣传资料,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阿坝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