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日进贡村是我的牵挂” 记阿坝县德格乡日进贡村“第一书记”兰木甲

阿坝日报 2017-12-24 09:04 大字

■舒琼漫记者 泽英

城里的机关,离乡村有多远?

城里的干部,离群众有多远?

放在1年前,兰木甲或许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然而当他从阿坝县民宗局干部“变身”成为阿坝县德格乡日进贡村的“第一书记”后,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创业的一年多时间里,心中已渐渐有了答案。日前,在与记者的聊天中,兰木甲对记者说:“我已把日进贡村当作了第二个家。”

沉下身子放下架子

刚一驻村,兰木甲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两步走”计划,第一步就是访村“两委”干部。

“‘第一书记\’就像一块磁铁,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兰木甲将党员干部召集起来,面对面交心谈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责任心和战斗力,驻村后,兰木甲首先从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指导健全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村级“三资”监管力度,使村上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要想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身入心入情入。”

兰木甲的第二步计划就是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去听听村民们最关心、最想反映的问题。驻村不久后,他就基本掌握了日进贡村的村情民情。

贫困户华尔脱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后,身体行动不便,兰木甲主动帮助他去办理医疗费用报销事宜;贫困户热不基不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后,兰木甲开车陪他到成都华西医院对孩子进行手术治疗,跑前跑后忙了15天,联系到广州市善心慈爱协会解决了孩子的手术费用;遇到村里的红白喜事、群众生病等大小事,兰木甲都会自掏腰包为村民们送去关心关爱……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兰木甲当作自家人来看待,都掏心窝子与他说起知心话来。

面对大家的信任,兰木甲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么一段话:“想要当好‘第一书记\’,就必须带着真情,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向基层干部学习,主动与村民交朋友。只有距离拉近了,和村民融入在一起,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多跑路子干出样子

“帮钱帮物,不如换思路搞产业。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得苦干实干!”

日进贡村,海拔高气候严寒,是阿坝县的贫困村之一,村民长期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产业。大部分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导致经济收入单一,村民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全村99户682人中,就有贫困户27户171人。

为拓宽村民们的致富渠道,解决多年来村内无集体经济的现状,在德格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兰木甲积极协助村“两委”通过“国家扶持+村民自筹”的方式,共投入资金218万元成立了阿坝县德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了6台收割机、4台耕地机,专业经营农机机械租赁、耕地、播种、收割等农事服务。今年5月,合作社正式运作,村集体经济有了第一笔收入42662.31元。

为进一步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兰木甲专程前往州民族宗教委员会进行对接,为村里争取道路建设项目资金 45万元修建了入户道路,解决了日进贡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农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相继开工……自今年以来,兰木甲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帮助村集体、私人和贫困户注册的合作社和公司就有5个。

“通村硬化路修好了,环境卫生变好了,饮水也安全了,我们的心也亮堂了。村‘两委\’和兰木甲为我们干了很多实事儿!”细数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让波竖起了大拇指。

“能为老百姓办实事,是我的荣幸。”面对村民们的赞誉,再谈起日进贡村未来的发展,兰木甲信心满满地说道:“明年,我们一定会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万元。”

“刚下村时,我经常说‘去村里\’,现在‘回村里\’已经成了我的‘口头禅\’。” 兰木甲告诉记者。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将日进贡村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要是一两天不回这个家,心里就会生出无数的牵挂。”

新闻推荐

阿坝县 开展“劳务+扶贫”助农增收

本报讯(舒琼漫程蕾)日前,阿坝县委托阿坝州扬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四洼乡上四洼村举办了以“‘一县一品\’,培养民族手工艺人”为主题的2017年阿坝县***劳务品牌培训藏式服装定制班。40名学员参...

阿坝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