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主动奉献攻坚克难——马尔康市“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记
聚焦马尔康
■方雪 肖燕青
“自从余书记到我们村上任以来,为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为争取项目资金东奔西走,人变瘦了,脸也晒黑了。他带我们去理县学习考察了养殖技术,还给我们发放了青脆李、核桃树苗,这下增收致富有门路喽!”余勇自去年8月到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对该村村情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准了丹波村地处高半山区、交通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与收入渠道单一的瓶颈现状,他带领村民立足该村距离市区近、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的实际,提出“种植+养殖+旅游”的发展模式,实施奖补扶持产业发展,同时按照“公司+村两委+农户”和订单式养殖发展模式,推进雪山兔、犏母牛、中蜂和藏香猪养殖发展与良性互动,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众口称赞。这仅是马尔康市“第一书记”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马尔康市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结合大扶贫战略行动,精选了29名同志担任“第一书记”,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帮助群众谋思路、解难题,促发展。
精准识别找准穷根
马尔康市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交通不便的高半山或偏远地区,为了精准识别贫困群众,该市的“第一书记”们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把身心扑在了脱贫攻坚上。日部乡色江村是该市最偏远的一个村寨,截至2014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800元。该村山林密布、群众居住分散,也是目前唯一没有完全通公路的行政村。在该村任“第一书记”的李强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只能采取“汽车+摩托车+步行+登山棍”的方式上山入户,穿荆棘、爬陡坡、吃糌粑、喝山泉。当李强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了解了色江村全村的基本情况后,便立即按照马尔康市提出的“十对比八排除”工作法,通过“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通过审定复核,最后精准识别出该村14户60人的***对象。
“第一书记”们每到一户,都亲切地与当地农牧民群众交心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构成、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务工情况和种养殖业发展等情况。通过走访,乡亲们哪家有什么疾苦,有什么需求,他们都一清二楚。远在沙尔宗乡沙尔宗村的“第一书记”康泰认真细致做事的态度一直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康书记做事认真心细,能吃苦,办法也多,这次精准脱贫对象我们村实实在在的贫困户一个都没有少。”康书记厚厚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他当“第一书记”以来的工作情况:“沙尔宗村15户57人***对象,因病致贫5人,占0.09%;因学致贫15人,占26.3%;因残致贫2人,占0.04%;因缺技术、自身劳力不足27人,占47.4%;因其他方面致贫8人,占14.1%。”
贫困户、贫困群众的精准识别,为打响脱贫攻坚战役找准了方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该市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精准识别出全市29个贫困村、844户贫困户、2949名贫困群众。
对症施策破解困境
笔者在草登乡泽湾村“第一书记”夺吉泽让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摞贫困户和贫困群众的档案资料,户主、家庭成员、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表格里的内容十分详细。
“马尔康所有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各贫困村的档案资料,为的就是能详细了解情况,便于做好每一步工作。”夺吉泽让说,我们就像医生,要看好病人的病就必需了解病人生病的原因,才能开对处方,对症施策。
“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们服务的目标和工作动力,能为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夺吉泽让不仅这样说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村民泽郎巴尔丹老两口长期身体不好,又没有子女,夺吉泽让一有空就会去他们家跟老人聊家常,每次去探望老人他都会自己掏腰包为老人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夺吉泽让书记不仅关心我们家,对村上的人都很好。他还陆续给我们村里人发了200多箱衣物,还给贫困户买了清油、大米、席梦思床垫。”泽朗巴尔丹告诉笔者。
“我们村离市区110多公里,以耕种为生,增收渠道狭窄,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夺书记来了,免费为我们村35户164名村民发放了土豆新品种子和胡豆种子等价值10多万元的物资,今年老百姓的收入有望提高。”村支书贾甲说。
然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村里不能一辈子都靠外界的帮扶资金搞建设,想要可持续发展,村集体也要有钱。”马尔康市的“第一书记”们考虑得都很长远,可是如何提高村集体收入?“第一书记”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找到乡党委、政府和村里的老百姓一起商量,有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最后说干就干,目前已初见成效。
笔者了解到,马尔康市脚木足乡蒲市口村计划实施项目9个,共计资金近400万元,目前项目正按计划有序进行,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该村的基础设施条件。针对该村产业调整缓慢的问题,该村“第一书记”陈敬争取到110亩豌豆种植订单,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年内有望为群众增收10余万元;草登乡泽湾村“第一书记”夺吉泽让在联系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跑资金、跑项目,在村里成立了马尔康兴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据了解,该村2015年10月投入30万元,种植中药铁棒槌,预计到今年年底就会有好的收益;2016年1月投入21万元到阿坝县完成200多只藏绵羊采购;4月投入2万多元,已种植农作物30多亩和70亩油菜种子;5月投入55万元完成标准化养猪场388平方米建设,现已共育肥杜鲁克猪和藏香猪200多头,今年出栏约150头,直接让百姓年内就见到效益;现已争取项目资金395万元,建设多功能党务活动中心、2.5公里通村和养猪场道路硬化建设、钢板桥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项目,目前,各项目已全面动工。
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每一名“第一书记”都是党撒向基层的一粒种子,把党的根基深深扎入群众之中,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名贫困群众手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干群关系开出和谐之花,是每一名“第一书记”的神圣职责。该市脚木足乡蒲市口村“第一书记”陈敬这样认为,“脱贫攻坚的路上,党赋予着我们的职责和使命,群众更是对我们充满期望,我们唯有负重前行,苦干实干才能不负重托。”
新闻推荐
阿坝县在南岸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对阿坝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进行了集中发放
10月21日,阿坝县在南岸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对阿坝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进行了集中发放。其中,对阿坝镇籍的81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发放补助资金59160元,并现场为4名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发放了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