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州
编者按:9月4日,“美丽阿坝·相约北京”成就展在首都北京隆重展出,作为辉煌成就展中的四大板块之一,“法治阿坝”的展出充分展示了阿坝州如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统筹抓“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宏伟实践中,引得参观者纷纷“点赞”。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改善,抑或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法治都可谓先行者。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在中央依法治国和省委依法治省旗帜引领下,阿坝州始终坚持“长期建藏、依法治藏、富民兴藏”方针,高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法律至上”三面旗帜,全面施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健全完善学法用法长效机制,重点强化法治教育,有效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基层法治创建,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构建起具有阿坝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体系。
如今的阿坝,无论在农区还是牧区,城镇还是乡村,高山还是河谷,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建设法治阿坝正逐步成为全州92万各族儿女共同参与的生动实践。
民族自治立法
——为改革发展强力保驾护航
2015年7月1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新形势下强力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天,颁布实施的还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乡基础设施管理条例》;
2014年,颁布实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条例》;
2013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实施;
……
回首过去,年年有立法,这在阿坝已然成为常态。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高质量立法,确保有法可依,是阿坝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全州立法工作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施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完善,制定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变通规定共21件,将全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依法行政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质高效
今年7月21日,州政府法律顾问团和行政复议委员会成立。这意味着,在此之后作出重大决策和出台重要政策等,法律顾问都要为决策和政策“发声”。
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暨公职人员守法,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还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推进,一直是阿坝州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秉承的宗旨。
近年来,阿坝州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和合法性审核机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数据显示,2014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州政府定向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兴产业、强投资、促消费,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79亿元,增长5.6%。
普法教育
——让法治理念深植于心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些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普法的必要性越来越迫切。
阿坝州认真贯彻落实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和普法志愿者的积极性,重点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通过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全州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按照“法律七进”工作方案,通过组织培训、开设栏目、制作宣传标语等方式,阿坝州在机关(单位)、乡村(社区)、学校、寺庙、企业、景区、医院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开设微博“微法律”宣传栏目,开通法治微信公众平台。除此之外,阿坝州还结合地广人稀、普法资源丰富等实际,深入开展普法宣传——
组建“马背法制宣讲团”,深入远牧点、乡村开展法制宣传,组建“女子法制宣讲队”开展巡回宣讲;
组织“藏汉双语宣讲团”,深入牧区县开展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为主要内容的藏汉双语理论宣讲。
在不知不觉中,法治意识已逐渐渗透到整个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维护权益,合理表达诉求”、“学法用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大街小巷,社区校园所到之处,处处能看到横幅、LED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标语,让雪域阿坝的“法治味”格外浓。
公正司法
——筑牢社会公平正义防线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因此,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坝州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办理各类案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来看看政法部门围绕公正司法都在做什么——州委政法委以促进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执法司法质效科学考评机制。大力加强执法监督,有效规范政法部门执法行为,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州人民法院紧紧抓住司法公开这一环节,力求通过公开形成倒逼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
州人民检察院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加大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和漏罪漏犯的追诉力度,坚决做到不漏不纵;
州公安局不断完善执法监督考评机制,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
……
多方合力公正司法,筑牢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依法治理
——夯实依法治州基础
在思想观念日新月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发展分化的当今社会,如何把分散的社会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合力维护社会稳定,共同发展致富,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良性局面?这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大课题。
据州依法治州办工作人员介绍,阿坝州矛盾纠纷90%集中在基层。为此,立足州情实际,着眼民族地区特点,把开展基层法治创建作为推进依法治州的重要载体,积极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和网络,大力开展法律服务民生工程,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法治示范县、文明和谐寺庙、依法治校示范校、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商贸流通活跃、人员流动性大,给该县社会管理带来了困难。为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在该县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中的特殊作用,该县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暂行)办法,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综合执法大队;
——地广人稀,人口流动强、信息覆盖差,牧民群众有了急事难事也不能及时掌握,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红原县瓦切镇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将定居点划分为31个网格,远牧点划分为2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村(社区)干部或党员兼任网格员,共配备55名网格员,划格包片,全域覆盖;
……
此外,阿坝州还在各乡镇设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律师公证接待点,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帮助和服务。全面推行乡村法律顾问制度,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村担任法律顾问。截至目前,全州有700个村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
依法治寺
——广大僧尼守法持戒
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把寺庙管理作为藏区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实施《阿坝州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扎实构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部门依法治理、僧俗群众依法办事的寺庙管理新格局。
实践中,阿坝州坚持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细胞和社会单元,把广大僧尼作为亲人和朋友、普通公民和基本群众,把僧尼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一部分。深入推进“法律进寺庙”活动,成立藏汉双语宣讲团,深入各寺庙,通过集中宣讲、召开座谈会、进行法律咨询、发放法制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讲。
按照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原则,编译了藏文版阿坝州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资料及法律援助相关知识漫画图解,制作了法制宣传挂历、年历,发放到寺庙僧尼的手中。在各寺庙建立藏汉双语法制宣传专栏,结合报刊图书进寺庙活动,在各寺庙建立“法律图书角”。
把“健康体检”送进寺庙,把寺庙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寺庙中推进“五通三有三覆盖”工程,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通信,有报刊、有广播电视、有寺庙书屋,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寺庙管理机构成员补助全覆盖。
……
一项项有力的举措,使广大僧尼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州初步实现了依法治寺、以戒管僧、僧尼守法持戒的良好局面。
如今,行走在广袤的阿坝大地,到处是一幅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美丽图景。
·实习记者哈斯满记者周严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舒琼漫程新巧)为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着力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近日,阿坝县气象局在“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上,完成了阿坝县委办、政府办、应急办、国土局、农牧水务局以及全县21个乡、...
阿坝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