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在脚下延伸——阿坝县农村公路建设走笔
引言:今年,阿坝县围绕“畅出口、强骨架、上等级、保安全”的要求,以“推进畅通阿坝建设”为着力点,重手笔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如今,一年时间已过半,阿坝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该县各个乡镇,感受农村公路建设为阿坝县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巨变。
■实习记者杨骁远俊记者杨刚
一条条水泥硬化路翻山越岭、跨沟过河,拉近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一条条宽阔平坦的碎石路、沙砾路代替了“泥水路”“扬灰路”,在平畴沃野间蜿蜒舒展……
9月8日,记者沿着一条条新修的乡村道路,走进阿坝县的村庄农户、田间地头,亲身感受到了阿坝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山乡巨变。
“马路修通到家门口,村子里变化可大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看见一村庄,走得泪汪汪”……出行难,行路难,曾几何时,阿坝县农牧民群众为脚下的路生出几多无奈。
“祖祖辈辈的村子,出门就是烂泥路,现在不一样了,平坦的马路一直修到我家门口,不管做啥子都方便,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甲尔多乡甲尔多村今年70多岁的德吉老阿妈见了记者后高兴地说。
这是该县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为农牧民群众增收创造条件的一个缩影。在阿坝县,像德吉老阿妈这样切身感受到农村道路建设给生产生活带来可喜变化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条条通南贯北的农村公路如同一个个催生的酵母,不仅激活了农村交通的畅通,也激活了农民的思想,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了。
洼尔玛乡铁穷村的农牧民群众有切身的感受。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路不好,想讲究也讲究不成,现在路修好了,村里人也开始穿上锃亮的皮鞋了;过去下雨下雪出不了村,就在家里喝酒、打麻将,现在就是下雨也能外出做生意了;家家户户买起了摩托车、三轮车,有的还买了小汽车……
水泥路和柏油路的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象征农村落后的“三堆”(粪堆、柴堆、垃圾堆)不见了,街道干净了,群众脸上写满了笑容。不少乡村干部反映,自打农村道路修好以后,农村的邻里纠纷少了,喝酒赌博的少了;装电话的多,出门用手机的多了,买车搞运输的多了,外出经商的多了,富足、文明、和谐的幸福美丽新村更多了。
“致富路通到村子里,群众致富不再难了”
新开通的公交车停在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求吉玛乡求吉玛村村民俄白乘上公交车后,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准备去县城为家里的牦牛买兽药,坐公交车方便多了,要是在以前,进城只有自己骑摩托,遇到刮风下雨,别提有多难受。”
驱车驶入阿坝县的草地乡间,一条条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新修道路,如彩带般在旖旎如画的山水之间延伸,活生生地让漫长缩成瞬间,让坎坷变作平坦,让平凡化作神奇。
大路通深处,农村气象新。在各乡镇,农村道路如彩带飘进大小屋场,一辆辆满载农副产品的车辆欢叫着奔出村庄。麦昆乡沃朗村村民王尼特形容说:“过去,遇上下雨天,新下来的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烂在地里,有的甚至用架子车拉到公路边倒掉;如今,乡村公路修到了地里,菜贩子直接能到菜地谈生意了。”
道路通,则百业兴。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如同一条条奔流不息的血脉,给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有力地拉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我是沾上了修路的光,现在想挣点钱方便多了。”各莫乡俄休村民索朗扎西家里跟全村其他人一样,都买上了摩托车,自从有了水泥路,摩托车的作用就更大了,除了放牧外,索朗扎西还可以骑着摩托车到玛咖基地打工挣钱,中午下班骑着摩托车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到家。
农村道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跑道修到了家门口,把脱贫致富的美好希望通到了农民的心口上。该县交通局局长宁顺波说:“农村道路的建设,有效地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城乡之间的有机融合架起了一条快速通道,让农牧民群众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娜)近日,由阿坝州文管所、阿坝县文体广新局组成的调查队在阿坝县开展古文化遗址踏勘性考古调查时,在茸安乡发现安坝遗址和甲依遗址,并采集到大量陶片。经比较,初步证实距今2000年便有人类...
阿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阿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