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村路,圆了群众致富梦

阿坝日报 2015-03-23 14:29 大字

■记者 叶其军 文田

锄头、铲子翻飞,手推车轮轴滚动……好一副热火朝天的集体劳动场景!

3月17日,阿坝县甲尔多乡格向路上,格玉、向安两村70余名村民利用农闲时间维护去年刚铺设的6.2公里通村公路。挖水沟、培路基、做养护,虽忙得汗流浃背,但群众脸上写满了笑容。

筑起一条民心路

“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修了这条路。”格向路通了后,在尘土、泥泞中行走了几十年的格玉、向安两村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生活,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每每谈及这条路,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

格玉村距县城近25公里,过去,村里通往外界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由于路况不好,面包车跑一趟县城至少都要1个多小时。

“要致富,先修路”,早就成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和共识。2014年,甲尔多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把逐步完善各类设施作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造福群众的重要举措,其中投资420万元、路宽4米长6.2公里的格向通村水泥路就是该乡落地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在修建这条通村公路时,我们在格玉、向安两村分别聘请了质量监督员,让他们全程监督、见证施工,让老百姓自己对公路质量有底。”甲尔多乡副乡长王刚告诉记者。

修路难在一时,养路难在持久。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状,格玉、向安两村老百姓对这条路份外珍惜。“自己的路自己养。”当村委会提出在年初对道路路基进行养护时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同,于是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

在该村采访,提起交通设施的改善,村民们没有不伸大拇指的。格玉村村民扎西从事客运业,以前路况很差,影响生意不说,车子磨损和维修更是常有的事,路修通后他的生意一下好了起来。扎西说,如今他一天可以往返县城6次,遇到节假日可以达到10多次。

两村谋求新期望

道路的通达,让格玉、向安两村的群众涌动着新的希望。

“过去交通阻隔,村民们只能用传统方式种青稞、挖药材、做生意来维持家里的开支。现在路修好了,让我们有条件做更多的打算。我们正在向乡上申报在村上建一个50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500亩绿豌豆基地,基地选址、涉及的农户等问题都已经在村委会上通过全体村民集体商量了,同时还计划搞养羊基地。”向安村党支部书记泽华告诉记者。

如今尝到道路通达甜头的格玉、向安两村村民在新的一年又有了新期望:向安村希望修建牧道15公里,59户牲畜暖棚建设,80个蔬菜大棚;格玉村希望修建5.3公里牧道,116户牲畜暖棚建设,人畜便桥3座。

“我们乡党委、政府将努力地争取资金,以更大的决心、用更高的标准、下更大的气力积极作为,为村民谋取更大利益。”甲尔多乡党委书记桂选斌这样回应两村群众的期望。

一条通村公路似玉带在村间盘绕,一辆辆拉满农资的货车奔驰在洁净的通村水泥路上。6.2公里的通村公路,让格玉、向安两村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成为开启两村群众致富大门的钥匙和经济发展腾飞的纽带。

新闻推荐

阿坝县开展春季学校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本报讯(张永怡)为切实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饮食安全,近日,春季学校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全面启动。据悉,检查工作以卫生部门监督指导、教育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为原则,依...

阿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阿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