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阿坝县退休干部楠木灯:要坚持伴读到70岁

四川日报 2013-08-11 15:2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淼淼

8月7日,记者拨通阿坝县退休干部楠木灯的手机,发现他的口音有点难懂。“你打我儿子的电话吧。”这位体贴的藏族老人很快察觉了记者的尴尬,马上提供了二儿子尔戈的手机。

在28岁的尔戈眼里,楠木灯是个不听话的父亲。“2008年,因为冬天夜里经常起床照顾学生,他大病了一场,我就劝他不要再待在学校了,可他就是不听。”尔戈说,麦昆乡中心校是父亲的心血,要他放下学生不管,比什么都难。

2001年,楠木灯任麦昆乡党委书记后不久,来到离县城不足6公里的中心校调研,欢迎他的只有27个学生和10多位无事可做的老师。看到这一切,他心痛了,教育成了他上任首抓的头等大事。为动员学生入学,他制定了乡干部包村工作方案,自己主动包下了全乡条件最艰苦、学龄儿童入学率最低的草原村。

他深入农牧民群众家中宣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向家长承诺,学生到校后能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自己退休后将留在学校伴读四年。在动员孩子入学过程中,楠木灯遭遇很多困难,受委屈是常有的事。曾有一户人家,楠木灯在动员其子女入学时,孩子父亲粗暴地反对,还将手指戳在楠木灯脸上,威胁说:“你以后小心点,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你。”楠木灯没有退缩,往返三次,还是把那家的孩子带到了学校。

“一开始有些家庭不愿让孩子去读书,因为孩子走了家里就少了个劳动力。”尔戈说,但随着孩子入学后成绩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上也受到很好的照顾,很多家长的意识都开始转变。“他们现在对我爸都很尊重。”

经过楠木灯的不懈努力,全乡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一级学府。学校在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圆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目前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已从2001年的27人增加到现在的700余人。

2006年从乡党委书记任上退休后,楠木灯就践行承诺住进学校伴读。“他和学生同吃同住,照顾学生的生活,并坚持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带他们跑早操,陪他们上早自习。”在尔戈记忆中,一心扑在学校的父亲很少回家。“放暑假两个月他待在家里都不习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说要坚持伴读到70岁。”

新闻推荐

民族地区农牧业“压舱石”如何更稳固?

保供给、稳增长、惠民生——关注□本报记者李淼2012—2014年,省农业厅会同有关部门向民族地区农业投入118.6亿元。201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769元,比2013年增12.41%,甘阿凉三州增速更连...

阿坝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