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领办一社两制 专业合作社成脱贫致富“火车头”

大众日报 2021-03-09 09:34 大字

□ 大众报业记者杨淑栋孙良栋韩凯

“今年我的二女儿就要高考了,以后她上大学的费用我一点儿都不担心。现在俺家的情况比6年前送老大上大学时好多了,这都多亏了村里成立的合作社。”3月2日,高青县木李镇原茹窑村村民茹宗刚告诉记者,“我和我家属都是一二级残疾人,凡是农活都要雇人干,这样种地的成本就少不了。2013年,我种植了8.8亩小麦,投入了5500元的成本,结果毛收入才5800元,一年下来根本没有赚头。”

多年前,茹宗刚夫妇双双遭遇车祸,成了一对残疾夫妇,导致家庭贫困。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茹会了解情况后,于2014年秋天让他加入村办合作社。出于对老支书的信任,茹宗刚把8.8亩地全拿出来入股合作社,在一分钱不用投、一点儿劳力不用出的情况下,就可以领到8800元的保底费用。年底还有分红,再加上低保金和残疾人补贴等,这个家庭一下子摘掉了“穷帽”。

茹宗刚口中的“合作社”就是兴茹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原茹窑村先行先试,镇、村“两委”紧抓机遇,积极探索“以村民土地入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在村民自愿参股的基础上,将原茹窑村350亩土地全部参股、流转,在2014年4月成立兴茹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底金+分红’的方式向村民分配收益,即一亩地为一股,村民参股的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1000元补助作为底金,底金之外按每股的盈利进行分红,盈利部分的30%分配给入股村民,70%作为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茹会表示,这一分配形式,把村民的利益和合作社绑在了一起,如果合作社经营得好、盈利多,村民分红就会多。

当时,这种模式在高青还是第一家。全村土地由合作社托管,合作社负责采购、提供农资,集体管理、专人种植、统一销售。“农民的承包权既没有丢失,也没有淡化,在外打工的解除了后顾之忧,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茹会说,社员年底分红,再加上外出打工挣的钱,一年就能拿到四五万元。

2017年,茹窑村、小田村、杨庄村、大田村、贩牛崔村5个自然村联合成立了行政村韩旺村。5个村2730亩耕地,怎样主动适应新经济形势,带领韩旺村群众发家致富一直是村党支部努力破解的难题。

担任韩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茹会将“茹窑模式”一并带了过去,通过村党支部带领群众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但茹会也慢慢发现,像原茹窑村完全托管的模式,在其余4个村并不能完全适应,考虑到实际,实施“一社两制”融合发展来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或许是一个新的出路。

“‘一社’就是合作社,‘两制’则是除保障好原茹窑村村民的权益外,还以半托管的形式吸收周边村庄农户加入合作社,实行耕种、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销售‘五统一’。他们虽然不参与分红、不享受底金,但农业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产出效益大大提高。”

“合作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方面能在外安心打工,另一方面自己向合作社参股的土地也有补助金。我对象也从种地中解放出来,更有精力照顾家里的老人。”原茹窑村村民董继明说。

把群众手中的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兴茹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两委”为班底,选出了社长、副社长和理事会成员,全面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在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及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下,严格按合作社章程进行运营。合作社的入股土地仍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实行耕种、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方式。

而且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建起了兴茹面粉加工厂,注册了“兴茹”牌面粉商标,实现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产业一条龙。

在茹会看来,合作社的成立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劳动力受土地束缚得不到解放、困难家庭脱贫没有产业依靠、公益事业因无钱办事推动难”等诸多难题,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韩旺乡村振兴的道路将越走越好。

新闻推荐

“两头牛”让农民日子“牛”起来

听音乐、睡软床、享按摩……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是山东淄博高青县“两头牛”的生活档次。走进山东新天地黑牛集团,记者...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