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北池村凤凰涅槃 乡村振兴

滕州日报 2021-06-18 07:35 大字

夏日丰收时节,从滕州城区南部进入南沙河镇北池村,街道绿树成荫,村前小桥流水,小河内喷泉、水车、音乐,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北池村榜上有名。

好书记带出好班子,实现组织强

北池村现有406户,1774人,党员45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池村曾被评为枣庄市“工业产值第一村”,村办企业北池化工厂被评为“全国乡镇化工百强企业”。

但是,发展没能持续。由于化工厂停产倒闭,加之村“两委”在村务管理上不公开透明,群众意见越来越大,继而引发长期信访,村班子一度陷入瘫痪,一个工业强村变得人心涣散、发展停滞不前。

针对北池村的乱局,南沙河镇党委动员粮食系统职工、复退军人秦应炼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多年来,秦应炼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突出党建引领,推行“阳光议事”,探索多元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北池之路”。2018年,秦应炼被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并记二等功。

好制度管出好村庄,实现民心聚

2020年,京台高速扩建占地北池村8400平方米的80余万元补偿款全部到账,北池村及时召开村民大会和党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通过了天然气安装这一决议。

有钱不分,接着花出去,这样的决策,在原来的北池村肯定行不通。“上任之初,我们连个党员会都开不下去,党员和村民都对村务、财务工作意见大。”村党支部书记秦应炼说。

“不公开不透明不民主,干部和群众之间缺乏信任,这是村庄发展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北池村成立了9人的村务监督小组,对村中大小事务全程监督,每月28日为民主理财日,村里花的每一分钱,都由村务监督小组进行审核。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秦应和说:“每月28日我们都聚在一起查账,不该花的钱,我们不签字,谁也报不上账。”

财务制度建立起来,群众逐渐信任。北池以让群众做主为核心,创新实施“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委政府审核、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议事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阳光议事七步法”。大事小事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决策去实施。去年以来,村“两委”通过“阳光议事七步法”研究通过了支部领办合作社、天然气“户户通”、雨污管网建设等重大事件12项,大事难事办一件成一件。

好理念趟出好路子,实现产业旺

北池村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打好工业牌、念好农字经、巧搭改革车,全力做好产业振兴“三篇文章”。

走进村西的北池工业园,只见一座座钢结构厂房颇具规模,每个企业都生产繁忙。这片盘活北池原化工厂老旧厂房建成的工业园,吸引了13家企业入园,年税收超过110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40余万元,吸纳村民600余人就业,实现了“进厂不进城、就业不离家、离土不离乡”。

村党支部积极发展城市近郊观光经济。流转土地约53万平方米,领办合作社,建设了现代生态观光示范园。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村内以老年人为主的100余人在示范园内进行日常田间管理,获得了务工收益。

北池村又盘活村内废弃养猪场,引入新希望六和公司投资建设了生态养殖繁育项目,村集体每年可增收7万余元。

位于北池工业园东部的鑫福民机械制造公司,是北池村成立置业合作社,采取群众入股,建设厂房出租引进的一家企业。参股村民每人以500元为一股,吸纳739人以现金方式入股,股民连续三年实现分红22万余元。

2020年,北池村集体收入突破100.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

好发展创造好生活,实现小康梦

空闲院落、空闲宅基在北池找不到一点痕迹。村庄优美、环境整洁、生活舒适、村风文明,是这里村民乐于居住的原因。

围绕“宜居宜业”,北池村持续对村内水、电、气、网、路等设施进行整体提升。高标准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展厅、“向阳驿”“古道北池”等服务和文化场所,利用废弃水塔打造了“党建灯塔”景观,实施了雨污分流、公厕建设等工程,“六化”水平逐年提高。

北池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惠民、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四德”典型评选,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孝善之风。银行对全村统一授信,群众在手机上就能直接申请到最少5万元以内贷款。

村集体每年拿出收入的50%补贴给村民,基本医疗保险、自来水、卫生费、治安双保、小麦玉米保险等都有补贴,困难家庭、优抚五保对象、老弱病残幼均有不同程度的照顾照料,将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到全体村民。

村西工业园、村中美丽宜居乡村、村东生态示范园,老百姓户户住楼房、家家有汽车、年年有补贴、门口能就业,北池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新闻推荐

严格督导检查 压实防火责任大坞镇全力夯实“三夏”安全生产基础

通讯员段本龙赵忠浩报道本报讯在今年三夏生产中,大坞镇早着手、早部署,全镇65个行政村,村村都设防火棚,村村都有...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