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迷茫”,到“有底气” 解决灌溉问题,乘势发展电商,90后村支书和村庄共成长

农村大众报 2021-06-18 13:54 大字

2016年之前,侯成健从未想过会成为一名村干部。电话里接到时任柴胡村党支部书记侯钦武的邀请时,“感觉很迷茫”。

反复思想斗争一个月后,26岁的侯成健正式到村里报到,成了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柴胡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协助侯钦武,负责基础建设和土地确权等工作。

凳子还没坐热,难题就找上了门——两户村民因一块空地起了争执。新来的“土地专干”侯成健被迷迷糊糊喊到现场。一问,事由并不复杂:其中一户房屋拐角的一片空地被相邻一户占用堆满杂物,双方为争夺使用权互不相让。

不少村民闻讯而来,侯成健却巴不得赶紧离开。“都是乡里乡亲的,该判给谁?”侯成健真切地意识到“村干部不好当”,只能请侯钦武定夺。

赶到现场,侯钦武二话不说拿出土地册。一查地权当即宣布,地不属于任何一方,归村集体所有。“公家的地谁也不能占。”他还批评双方,“今天你占一点,明天我占一点,村里还怎么搞发展?”

一场纠纷成功化解,侯成健也从这件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村干部一定要站在公道一边,以理服众。”

2018年,进入村“两委”工作两年后,老支书侯钦武退居幕后当了顾问,侯成健当选柴胡村党支部书记,

侯成健的角色转变并不顺利,一些党员和村民心存疑虑,他自己也不自信。入夜,他常常难以入睡。

生于1990年的侯成健是侯钦武等老一辈看着长大的孩子,“懂礼貌有想法,从小招人喜欢”。大学毕业后,他在水泉镇跟着父亲创业,餐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以前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现在,轮到自己当家做主,一下子没了主见。”侯成健决定去找老支书。

“不知道怎么干就到村里挨家挨户问。”老支书给侯成健传授经验。

一户、两户、三户……几圈跑下来,侯成健把一个个问题整理成清单,排列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农户樱桃园灌溉问题被首先提上了解决日程。

“我们村紧挨柴胡水库,但是位于半山腰里的樱桃园常年浇不上水,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收成。”侯成健介绍,柴胡村位于水泉镇东部,是典型的库区村、纯山村,“村里人多地少,人均4分地,樱桃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能让樱桃园浇上水,侯成健自掏腰包拿出1万元,并召开会议,号召党员捐款出力。在他的带动下,柴胡村集资了3万余元。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条长约2公里、直通樱桃园的管道铺设完成,彻底解决了樱桃园的灌溉问题。

旧问题解决,新难题又来。今年4月30日,山亭区天气突变,冰雹伴随着强降雨倾泻而下,将已经成熟待采摘的樱桃打坏、打落了不少,原本打算来当地收购樱桃的客商听闻此消息后,都取消了行程。

眼看着村民们犯愁,侯成健为此踏上了寻找客商之路。他四处奔波,联系到了徐州一家客商,连打10个电话的诚意打动了对方,签下了采购协议。原本可能滞销的樱桃,很快就被采购一空。

侯成健说,这次的事也让大家知道,以后农产品不能坐等客商来地头收,而是要主动出击。

为带领村民搭乘电商“快车”,侯成健一方面积极和各类网络平台对接,在村里建起了快递驿站,一方面像曾经老支书给自己打电话一样,拨通了好友侯成涛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回来一起干。

两周后,侯成涛辞去干了4年的工作,回村发展电商。“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他说要一起为村里办点实事,那就干。”

新闻推荐

提升课堂质量,促达标

教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新课堂教学水平,为了让学生学习在课堂,发展在课堂,提高成...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