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推”字读音刍议

榆林日报 2021-04-02 08:30 大字

安锁堂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起始是为了纪念一代贤良介子推,而“寒食”,“清明”节的发祥地正是子洲县园则坪的重耳川一带。又近清明,今天重点谈一下介子推“推”字的读音。

究竟是读介子推(tui平声)还是读介子推(chui平声)?

我们村是全县有名的大庄社,记得小时候,寒食节那天是真的不生火、不吃热食,而是吃提前预备下的凉菜、煎饼、摊黄等。清明节,家家户户捏花花、蒸子推(chui)。“花花”就是雀雀燕燕、老虎兔兔等面花,蒸下一大笸箩,孩子们每人分一些,吃不完的放干慢慢吃。后来长大了,念书识字了,但叫了多年的子推(chui),却忽然要读成子推(tui),感觉圪柳马爬,对此,有人说,叫子推(chui)是当地方言,是土语。果真是这样吗?

我对重耳川以及清涧一带方言做过一些简单研究。这一带的方言,很有规律,主要是:“z、c、s”与”j、q、x”相对应的部分字读法不分,如“z”与”j”不分,如“鸡蛋”读音“子蛋”;“c”与“q”不分,如“起来”发音“此来”;“s”与“x”不分,如“西红柿”发音“思红柿”,“洗脸”发音“思脸”。第二种是“g、k、h”与“j、q、x”部分字读音不分,如“g、j”有时不分,上街叫上街(gai),解开叫解(gai)开;“q、k”有时不分,“去”读音同“克”;“x、h”有时不分,如“下”读音同“哈”,“鞋”读音同“孩”等等,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方言、土话,其实应是我们华夏祖先传承下来的“古音”,就是说,两千多年前古人说的就是这种话,发的就是这种音。

假如用子洲淮宁川(旧重耳川,现在也叫南川)4镇的话,读两千年前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那应该是原汁原味的读音。为什么在清涧,包括子洲南川保留下来几千年前的古音呢?应该是因为闭塞,数千年的交通不便,人员几乎不流动,特别是一些乡村,好多人一辈子没走过县城,因此古代语言较好地保留了下来。

我们说重耳川方言中保留的古语古音,主要是有的发音中z、c、s\g、k、h\j、q、x不分,但“t\c”分明,“他”就是他,不读ca;推就是tui,不读chui,推碾子没有念成chui碾子。因此,过去读了两千多年的子推(chui)就是子推(chui),不能读成子推(tui)。介推(chui),不能读成介推(tui),介子推(chui)不能读为介子推(tui)。清明节的大馍馍子推(chui)就是子推(chui),不是子推(tui)。因为古代那个“割股奉君”的忠义之士就叫介子推(chui),不是叫介子推(tui)。

谁最能知道一个人最初叫什么名字呢?自然是他的故乡人。所以,当外地人都读介子推(tui)时,唯有重耳川的人知道他本叫介子推(chui),并一直称呼至今“乡音未改”。这反过来也足以证明重耳川一带,就是当年重耳、介子推(chui)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知道介子推最初名字的正确读音。同时,也足证重耳川是重耳“奔狄”长期避难的根据地,是寒食、清明文化的发祥地。

古籍《春秋左传》在《僖公四》之僖公二十四年中,对“公子奔狄”“竖浪藏财”“割股奉君”“推不言禄”“蒙难绵山”等有较为详尽的记述和注解。“晋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这句话下面古人有注:“介推,文公微臣。介,音界;推,昌谁反。”这句话不难理解,说“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向晋文公要求禄位,晋文公也没有给他官职禄位。”妙在于注,说:介之推是晋文公的小臣,姓介名推,介的读音同“世界”的“界”,姓介;“推,昌谁反”。“昌谁反”是什么意思呢?这涉及到古汉语注音问题。古代没有现在的汉语拼音,但古代对难认的生僻字,也有他们的注音方法,就是反切法。其基本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字注音,切开注, 切上一个字取其声母,切下一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叫反切。推,读什么呢?读“昌谁”,第一个字“昌”,取声母“ch”,第二个字“谁”,取韵母“ui”及声调,把声母韵母合到一块就是chui(音同垂,平声),介子推(chui),就是姓介名推(chui),之是助词(之,后人亦写作子)。因此我们蒸的清明大馍馍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chui)而叫“子推(chui)”,也叫子推(chui)大馍馍。

所以,“子推(chui)”不能读作“子推(tui)”。

新闻推荐

清涧县交警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救援演练现场。白磊摄本报讯(通讯员白磊)3月5日,清涧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县消防大队、医疗急救等部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演...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