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飘香助增收 产业富民促振兴

雅安日报 2021-03-23 08:37 大字

茶农采摘鲜叶

茶厂员工手工制茶

3月16日,太阳高照,茶园飘香。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荥经县12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旺季,与往年相较,今年春茶开园早、价格高。

在荥经县荥河镇王家村千亩茶园,绿油油的茶树形成片片“梯田”,茶农们穿梭在其间,头戴草帽、身挎茶篓,熟练地采摘尖尖嫩芽,不一会儿,竹篓里就铺满了新采的嫩芽,茶农们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茶叶生长环境,近年来,荥经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积极打造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努力做大做强茶产业,以一片小茶叶撬动起一个大产业。

春茶采摘茶农忙价格走俏茶农乐

16日一早,走进王家村千亩茶园,成片的茶树吐露嫩绿新芽,随处可见采茶人忙碌的身影。“今年春茶从2月18日左右开始采摘,目前看来,芽茶外观品相优于去年。”村民李淑蓉穿梭在自家茶园里,片片青翠的嫩芽随着她娴熟的采摘动作,轻快地落入茶篓。

从开采到今天,李淑蓉采茶收入已有两千多元。“今年不仅开采时间比往年早,连价格也比往年好。嫩芽最高时每公斤卖价160元,这两天则保持在100元以上。”李淑蓉说。

“这几天天气好,气温高,茶叶生长快,我们得抓紧采摘。”杨小玲是村里的采茶能手,她家一共有4亩茶叶,截至目前,她家仅茶叶收入就有一万多元。

王家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王富建介绍,王家村的茶叶不愁销路,每天下午四五点,便有十余名茶商来村里收茶。

茶产业是王家村的主导产业,除了2300亩茶园,王家村还有一家茶厂。除卖给茶商,茶农可直接将茶卖给本村茶厂。“我们茶厂每天要收500余公斤鲜叶,荥经本地的茶叶品质好,做出的成品茶销往外省,客人们都觉得口感好。”王家村茶厂负责人杨建说。

这只是荥经县采摘春茶的一个缩影。在牛背山镇、民建彝族乡、宝峰彝族乡等产茶乡(镇),同样是一幅热闹的春茶采摘场景。

茶叶是荥经县特色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的渠道。2020年,该县茶叶总产量4500吨,茶鲜叶产值2.1亿元,综合产值3.7亿元。

荥经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县今年春茶开采较去年提前半个月左右,收购价格较去年每公斤上涨15元左右,春茶产量有望增产10%以上。

依托高山生态茶优势打造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接近中午,位于新添镇的荥泰茶厂内人来人往,不少茶农前来卖茶。

“今年茶叶的品质不错,收购价也相应走高。”收购完毕,茶农们满意地揣着钱回家,休息片刻,他们将继续采茶。

午间的收茶高峰结束,工作人员将收购到的鲜叶带到生产车间。摊凉、筛选、杀青、揉捻、烘干、提香……在茶叶加工车间,一片片清香的鲜叶“走”下人工生产线,变成成品手工绿茶,最终销往省外各地。

目前,该茶厂每天要收购约750公斤鲜叶,制作干茶约150公斤。作为荥经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重点企业之一,下一步,荥泰茶厂将加大与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合作力度,拓宽销售面,提高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荥经县在茶叶产业上下足功夫,积极打造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致力让茶叶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促进乡村振兴。

荥经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新添镇和宝峰彝族乡境内,茶园面积1.3万亩,核心区茶园0.5万亩,有机茶园0.14万亩。园区建设依托荥经县高山生态茶优势,按照“一心一线三区”进行功能布局。

“一心”是指在新添镇下坝村打造集加工、服务、科研、旅游于一体的茶叶加工园区+智慧农业中心,做好“加工+服务”“加工+科研”“加工+文旅”三篇文章。“一线”以新添驿站、彝家新寨、天池新村等旅游资源为节点,打造茶文旅融合环线。“三区”是在天凤村建茶叶高新技术集成展示区、在田坝村建茶叶育种及循环模式创新区、在新添村建高山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

2020年,荥经县整合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用于园区建设。新建综合体3736平方米,新建厂房4751平方米,改造提升茶产业环线道路20多公里……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去年产鲜叶3131吨,加工干茶657吨,出栏生猪1.21万头,主导产业茶叶产值1.96亿元,配套生猪产业产值0.54亿元,并成功创建市三星级农业园区。

下一步,荥经县将对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标准,补齐短板,做亮特色,力争进入省级农业园区培育县。

打响荥茶品牌构建特色发展体系

高山云雾出好茶。“荥经茶叶生长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区,年均温度在15℃左右,这些区域常年云雾缭绕,生态优良,是茶树生长的优势区域。”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中高山区茶叶产量比主产区少,但荥经的茶园大都采用人工除草,并施用有机肥,受到农药化肥残留影响小,同时由于茶园海拔高,茶叶晚收会累积更多的营养元素,因此销量和价格也不错。如今,荥经县已被列为全省30个茶产业优势县之一。

此外,荥经县茶叶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茶马古道史和茶叶种植史上源远流长。县内茶叶种植、制作、销售由来已久,尤以边茶著名西南,生产的藏茶称为“南路边茶”,茶叶早已融入该县县域文化血脉。

有优势,也有不足。

“比如,品牌建设是我们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上述负责人介绍,荥经县将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探索“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模式,讲好“荥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稳步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

除了做优品牌,还要做优基地,做活加工。

荥经县计划通过2020年—2022年三年发展提升,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皇金茶”基地达2万亩;推进“双替代+创有机”提升品质,今年力争打造1000亩数字茶园。

接下来,荥经县将抓住荥经现代农业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切入点,打造“一区两地”,打造四川高山高品质茶叶发展示范区、藏茶古法制作技艺研习基地、四川高山“皇金茶”核心产地,走特色化、精细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本报记者郑雨莎

新闻推荐

树牢工业强县目标 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10日,荥经县组织调研组到该县花滩镇、严道街道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围绕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开展调研,...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