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茶马古道上的驿站

华西都市报 2021-03-15 02:07 大字

雅安市荥经县新添村—昔日的新添驿站。

大相岭茶马古道。

□汪斌

四川驿运,历史悠久。汉初西蜀地方已有驿亭、邮站的设置。到哀帝、平帝时期,朝廷为在蜀地“宣德立教”,需及时下发政令、了解地方情况,形成了“玺书交驰于斜谷之南,玉帛戋戋乎梁、益之乡”的驿运繁忙景况。清康熙、雍正年间,国家大力整顿驿运,在驿道上分设驿、塘、台、站、所、铺,分别为接送官员、运送公物、传递公文、解押囚犯、运输军需服务。其中,台、站专为军事需要而设。光绪三十二年,驿运事务改归邮传部管理。民国建立,为铲除前清夫役制度,于民国三年裁撤全国驿站,废除驿运制度。

荥经曾是多条古道汇聚点

荥经县古名严道,隶属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雅安市腹地。县境内文化底蕴厚重,建制古远,素有“家在清风雅雨间”之美誉,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严道”为研究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民族史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汉代把严道至汉源,经越西直达金沙江边的攀枝花一段称为牦牛道,发展到唐宋时,荥经已成为多条支线的汇聚点。汇集牦牛道的主要干线有四条:

第一条是经邛州(今邛崃)翻越镇西山(今罗绳山)过青龙关到龙门,顺玉溪河而下至今芦山县分道,顺芦山河、飞仙关望岩渡口,进而到达今天全的始阳镇越凤凰嘴,再逆荥经河,穿过4公里的伏龙峡谷至荥经境内的邓通城(今宝峰乡),再经荥经城后翻越大相岭至汉源九襄。

第二条支线是经邛州翻罗绳山东向进入20余公里长的上里河谷,出谷至雅安,横渡青衣江,越羊子岭到荥经,汇集主干线牦牛道。

第三条支线是经邛崃、蒲江过境,到百丈、名山县越金鸡关,渡青衣江而登羊子岭、飞仙关进入荥经、汉源而汇华南道主干线。

第四条主干线,是宋时的嘉州(今乐山)经由夹江、洪雅过境,沿青衣江而上,跨入雅安地境龟都府(今雅安雨城区草坝镇水口),再翻羊子岭、进荥经向南进入牦牛道。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了许多汉族的土特产和生产技术,其中茶叶引起了吐蕃的浓厚兴趣,开始在吐蕃上层人士中传开。所谓“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叶迅速在西藏地区普及,带动了汉与藏的茶马互市。其实,这只是官方公认的事情,民间的茶叶贸易早已有之。由于荥经古代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是最早开通官道的地方,也是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地区,可以肯定,最早的边茶贸易是从荥经开始的,最早的边茶生产基地是从荥经扩散出去的。

驿站古道吸引众多游客

荥经有众多茶马古道驿站,从荥经至汉源要经过三个驿站,即新添站、箐口站和黄泥堡。这条官道是从荥经县城出发经严道古城,沿荥河南岸至花滩,折而向西经石佛寺,过大通桥进入安靖,继续前进进入凰仪,开始翻越大相岭,进入汉源清溪境。大道在沿途设有脚店、客店,脚店主要用来宿放牲口,客店用来住宿“背二哥”,就是背茶叶过山的背夫。至今仍有一些“幺店子”和商铺的遗存,街道保持着古朴的原始风貌。如今仍能看见石板路上用“拐子”和马蹄走出的深深印迹。著名的大通桥横跨于相岭河上,原为荥经至清溪之要冲,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荥经县六合乡富林坝的石佛寺,历经千余年风雨,依然屹立在茶马古道旁。石佛寺主龛凿于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应是初开茶马古道之时,由于道路艰险生死难料,人们就在此依山凿刻了237尊佛像,希望佛菩萨保佑过往的行人、商贾。以后宋、明各代均有补凿。

从大通桥沿相岭河而上,南行约7公里,便是荥经至汉源的最后一个重要驿站——凰仪(古称黄泥堡、凰仪堡)。古道上有著名的邛崃关(即汉之九折板地),至今尚存有丈余宽的青石板古道残路,马蹄印空陷几厘米。这里又是古严道与汉代沈黎郡牦牛县最便捷的通道,汉代以来,经此过往官员、商旅、游客、背夫都须在此留宿,以利于翌日行程。

穿越千年,茶马古道承载了多少过往背夫和马帮的生活,他们用生命和血肉之躯筑就天路,不仅书写了商贸传奇,也增进了藏汉民族融合,推动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稳定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现在,茶马古道虽已成为历史,但作为一道靓丽风景,仍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留念。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下沉力量 全面排查 集中整治 为群众欢度春节营造良好环境

排查风险隐患、保障生产消费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督导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近日,市农业农村局结合雅安市实际,全...

荥经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荥经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