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民俗风情 探秘神奇溶洞 梧州日报社蒙山县蒙山镇第一小学融美小记者站到荔浦开展特色研学活动

梧州日报 2021-06-16 06:58 大字

研学活动让小记者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深刻感受端午文化。小记者们动手制作粽子。小记者们乘舟览胜。小记者们走进丰鱼岩。

本报记者 龙天传文/摄

端午假期,梧州日报社蒙山县蒙山镇第一小学融美小记者站60多名小记者收获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他们在报社记者和桂林经典研学旅行国际旅游公司专业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进桂林市荔浦县丰鱼岩景区,开展包粽子和溶洞探险等特色研学活动。此次活动让小记者们进一步开拓眼界,同时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动手包粽,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哪位爱国人士?”“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6月12日,此次活动在研学导师的传统知识提问中拉开了序幕。老师话音未落,下面的小记者便争相抢答。一问一答,好不热闹,端午节民俗知识不知不觉中深植小记者心间。

“本次研学活动,考验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接下来,研学导师给小记者们提出一项新挑战:动手包粽子。小记者黄凡沣甚是兴奋,他说:“以前过端午节,粽子都是长辈提供给我的,这次,我要让他们尝尝我做的粽子。”

“把粽叶错开折叠成漏斗形状,然后放米,接着折叠粽叶使粽叶把米全部包住,粽子要包得见棱见角才好看,初学者可以用线多缠几圈,确保扎牢固,避免蒸煮的过程撒漏。”活动中,研学导师一边示范着,一边向小记者们讲解了包粽子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话音刚落,小记者们就纷纷撸起袖子,刷干净粽叶,开始按照老师所教步骤,兴致勃勃地包起粽子来。“哎呀,你的粽子米漏出来了。”“你这哪像粽子啊,样子有点丑!”小记者们边打趣边包粽子。由于大部分小记者是第一次包粽子,很多人包的粽子总是“合不拢嘴”,不是露出米来,就是开了线,状况迭出。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记者陆鑫煜很快记住了包粽子的要领,并立即实践,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几个。她告诉记者:“包得太快不行,‘欲速则不达’。以前我没有包过粽子,这次通过亲手体验,觉得包粽子不简单,需要掌握很多技巧。”经过小记者们一个多小时的“奋战”,一个个造型奇特的粽子铺满了案台。

小记者阮心怡说,自己不仅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深刻地感受了端午文化,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是很好的传统民俗文化教育体验。

游览溶洞,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当天下午,小记者们在课程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走进丰鱼岩。据了解,该溶洞因岩内地下河盛产油丰鱼而得名,溶洞贯穿九座大山,全长5.3公里。洞中小厅连大厅,最大厅2.5万多平方米,岩洞内有3.3公里地下河可乘舟览胜,是国内外罕见的奇特大溶洞。

参观丰鱼岩时,“冰河时期”“八方锦绣”“天堂奇观”“蓬莱仙境”等景点让小记者们目不暇接,不时发出赞叹,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最让小记者们兴奋的,是他们这次游览溶洞还乘坐了游船。期间,小记者们从当地船夫口中得知,河里油丰鱼的源头是从蒙山县新圩镇方向而来,大家兴奋地把这个收获记录在了笔记本里。

“比我之前看到的溶洞都要大,瑰丽、壮观。”小记者赵福霖被钟乳石的形态以及传说深深地吸引了。原来,在去桂林研学前,赵福霖特意上网查阅资料。当天活动结束后,他和其他小记者一起进行了科学小实验,探究溶洞奇观的形成原理。“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时间,对远古地质考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钟乳石。”赵福霖和小记者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

新闻推荐

用心投递温情和感动 江永录 文/摄

覃家建总是习惯地用双手捧着报纸,恭恭敬敬地递给读者。覃家建二十八年如一日,坚守在邮递员的工作岗位上。今年52岁的覃家建...

蒙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蒙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