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穷山窝”奏响强村富民新乐章

潍坊日报 2021-05-27 08:44 大字

□潍报全媒体记者王玉芳

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村集体“领路人”,他敢为人先,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旅游经济增收致富。他就是安丘市柘山镇挂职副镇长、张家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世东。几年时间,昔日的穷山村蜕变为“旅游模范村”,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户年均收益8万多元。张家宅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

借力山水

做活“旅游大文章”

张家宅村位于城顶山、摘月山脚下,紧邻朱孔路,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明显,但村民习惯于传统种植,经济收入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刘世东决定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他请来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对全村做了整体旅游规划,整理村里的残墙断壁,“改厕改厨”,美化绿化村内环境。村民怕投资没效益,他和另外两名村“两委”干部带头先行一步发展农家乐,注册成立了“柘乡人家”旅游合作社,将村前50亩空场全部建为“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户”等产业化温室大棚,一个棚年收益4-5万元;他将自己沿街4间房屋给村里免费使用,搭建了特色山货展示大厅,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让“后备箱”经济模式日渐成熟,也让张家宅村这个原先的省定贫困村迅速走上了产业振兴之路。

先锋引领

“穷山窝”变“聚宝盆”

针对眼下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边远农村土地“撂荒”、房屋闲置等农村空心化严重问题,刘世东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动村民以入股的形式流转山岭薄地600多亩,每亩土地群众每年至少可获得500元以上收益,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他组织成立了一支精通树木栽植、修剪、管护的40人劳务队,村民农闲时不出村就能到附近的旅游景区打工挣钱,收益可观。

在处理村级事务过程中,他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产业融合

“创新点”成“示范区”

为避免农家乐同质化发展趋势,刘世东审时度势,引入“村企联盟”模式,由潍坊柘乡金水谷生态有限公司对柘乡人家旅游合作社进行公司化运营,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同时,探索实施安丘独有的“南果北种”项目,聘请海南省“515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刘德兵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目前11个温室大棚中,6个草莓采摘大棚,5个以香蕉、百香果等为主的17种热带水果棚已对外开放,采摘成为吸引游客的“引爆点”。

自2019年7月柘乡生态园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8000人次,营业额达200万元,并为张家宅村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人均增收15000元左右,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40万元的固定收入,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实现了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刘世东还依托柘乡生态园每日客流量大的优势,争取镇党委扶持资金,新建乡村赋能特色农产品展示大厅,既帮助解决了村民的销售问题,又为村集体拓宽了增收门路。

刘世东一心为民拓富路,用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如今的安丘市柘山镇张家宅村,村庄靓了,街道宽了,村民富了,村民对他们的当家人赞不绝口;他本人先后获得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市乡村振兴带头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思政课堂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何赛通讯员王守华)为引导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今年以来,安丘市青云...

安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