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鲅鱼礼俗“非遗”晋级 已公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沙子口“鲅鱼之乡”以孝为先

青岛晚报 2021-04-07 06:17 大字

2006年,崂山鲅鱼礼俗进入当地非遗工作人员的普查候选项目库;2008年9月,入选崂山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6月,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备受市民关注,当年参与申报省级非遗名录,次年未能如愿晋级;直到2020年10月,在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推荐名单公示中,市民惊喜地发现崂山鲅鱼礼俗名列其中,正式名单将于近期公布。今年,儿女们用鲅鱼礼俗孝敬长辈,变得更有文化传承意义。

幕后故事“踏破铁鞋”煞费苦心

在包罗万象的各级非遗名录中,岛城市民对接地气、有人缘的崂山鲅鱼礼俗尤其偏爱,它是能充分体现青岛地域特征、海洋文化和孝道文化的民俗。都说“十年磨一剑”,崂山鲅鱼礼俗实现“三级跳”历经了15年。崂山区文旅部门和沙子口街道的非遗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崂山鲅鱼礼俗的晋级梦,付出了诸多汗水和心血。

“2006年,崂山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非遗普查和传承保护工作,崂山鲅鱼礼俗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进入了候选项目库。它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名录中与孝道文化有关的内容很少,物以稀为贵。从深入民间征集挖掘所有线索、史料和鲜活素材,到精心概括提炼,再到反复斟酌非遗命名,大家可谓煞费苦心,当时的申报材料就是我写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每提高一级申报材料,标准和条件就更高。”崂山区文旅委文化处四级调研员于伟东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和区、街道的非遗工作人员一起“踏破铁鞋”,走访了西姜、南姜、北姜、流清河、石湾等社区的六七十岁老渔民、老船长,以及做鲅鱼宴大大小小的酒店,不错过一点细节,不断完善申报材料。

“难度最大的是征集第一手材料的溯源证明,老一辈很多人都会说一些事情,但是一传十、十传百的‘一’从何而来呢?有时候感觉像大海捞针,但只要坚持一个一个走访调查,就有机会遇到拨云开雾的人。”于伟东表示,与崂山鲅鱼礼俗有关的老照片非常少。这项在当地最接地气的民俗深受沙子口人喜爱,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正宗鲅鱼宴,老百姓对崂山鲅鱼礼俗感情深厚,世代传承,而且传播到全市范围。

晋级之路深入搜集不断丰富

记者了解到,2015年6月,崂山鲅鱼礼俗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2015年7月,包括崂山鲅鱼礼俗在内的22项市级非遗申报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但在2016年3月公布的省级非遗名录中,它遗憾落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沙子口街道制定了“鲅鱼礼”的五年保护计划(2016-2020)。非遗工作人员搜集了关于鲅鱼之礼的民间故事传说、习俗,丰富了“鲅鱼之礼”档案内容,举办“鲅鱼之礼”“鲅鱼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同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举办相关学术研究和研讨,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索崂山鲅鱼礼俗的保护传承工作,为鲅鱼礼俗的传承和弘扬建立良好基础。

2020年10月20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公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的公告》,经推荐申报、形式审核、专家小组初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程序,提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16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名录93项,扩展项目名录72项。目录显示,新入选的民俗项目共有几项,分别是由青岛市崂山区与宁阳县组合的崂山鲅鱼礼俗、宁阳四八宴席与酒礼,以及由邹城市申报的祭孟大典。20天的公示期结束后,崂山鲅鱼礼俗的入选没有收到任何异议。据崂山区文旅委文化处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入选已经可以说是“板上钉钉”,近期省里将公布正式名单。

民间传说冒险出海孝敬岳父

岛城有句俗话说“鲅鱼跳,丈人笑”,春季送几条鲜活的鲅鱼给岳父岳母,是青岛人富含文化意蕴的古老传统,它源自崂山沙子口当地流传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小伍的孤儿被一位老人收养,老人后来将女儿许配给小伍为妻。有一年春天,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时想吃鲜鱼,可天公不作美,刮着大风,小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了。女儿守在父亲身边不停地说:“爹啊爹,你先别咽气,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人听后点了点头:“好孩子,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话没说完,老人就去世了。就在此时,小伍拿了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但为时已晚。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抱头大哭,只好把鲜鱼做熟后供在老人灵前。从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要在老人的坟前供上这种初春刚捕到的大鱼,并按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的“罢了,罢了”,为这种鱼起名为“罢鱼”,即现在的鲅鱼。

此故事代代相传,培养了沙子口人讲求孝道的美德,通过“送鲅鱼、吃鲅鱼”,人们对孝顺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内容和意义。当地流传着“缴了皇粮不怕官,敬了父母不怕天”的谚语,因此每到春季鲅鱼上市,人们总是抢先买来鲜活的鲅鱼送给老人。每当这时,沙子口就会成为备受瞩目的地方,人们争相打探什么时间鲅鱼上市,从这里买上一份“鲅鱼之礼”,高高兴兴地带回家。

历史渊源“鲅鱼之乡”以孝为先

于伟东介绍说,沙子口街道位于黄海之滨,早在明朝就建有渔港码头,各地渔船前来避风卸鱼,使其成为北方最活跃的渔港码头之一。当地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鲅鱼等各种鱼类,素有“鲅鱼之乡”的美誉。“谷雨始见鲅鱼汛”,每年“谷雨”节气之后,沙子口渔港百船骈至,人涌如潮,车水马龙,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数万吨新鲜鲅鱼从这里销向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于是,“儿女孝敬老人送鲅鱼,全家团圆吃鲅鱼”成为当地充满温馨亲情而又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风俗,流传至今,代代延续。

“鲅鱼跳,丈人笑”这句在沙子口地区流传几百年来的谚语,鲜活生动地勾画出了当地居民孝敬老人的欢乐场面。鲅鱼在当地又被称为“丈人鱼”,每年春汛开始,作为小辈的儿女们,不论工作有多忙,也不管相隔有多远,总会抢先买上几条新上市的鲅鱼送给长辈,以尽孝道。吃鲅鱼时也有讲究,新鲜鲅鱼端上餐桌,必须请长辈先动筷子,此为“见鲜”,然后儿女们才可以共享,体现了“以孝为先”的传统礼教,以及一家人其乐融融聚餐的温馨风俗。

传承举措打造雕塑举办节会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每年开春第一船鲅鱼,沙子口街道会赠送给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与敬老模范,弘扬孝道文化,推动当地对孝敬老人这一道德风尚的进一步重视,并举办三场相关活动。举办以“鲅鱼之礼”为主题的山海休闲游活动,节会期间精心设置开幕式、画鲅鱼系列、鲅鱼宴系列、文化系列和旅游节会论坛等五大主题板块,内容丰富,参与性强,扩大了对外影响;举办民间鲅鱼烹饪大赛;举办“鱼王”泼墨鲅鱼、义助失学儿童活动。为了丰富鲅鱼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发扬孝道这一优秀传统,沙子口街道于每年4月份开展“鲅鱼之礼传承孝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月活动,并陆续推出“居民集中读书月”“孝道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

2019年6月,在沙子口休闲广场上,矗立起一座名为“鱼腾盛世”的蓝色雕塑标志景观。这座雕塑由76条跳跃的鲅鱼环绕而成,生动地表达了沙子口在谷雨时节有大量鲅鱼上市,带给人们欢乐的景象,寓意欢乐祥和的幸福生活和复兴路上奔腾不息的拼搏精神。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张译心摄影宋新华

新闻推荐

全国320个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获总投资6194.1亿元 山东省17个文旅项目有望获国家级资金“输血”

□记者刘英于新悦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开发银行等7家单位联合遴选出320个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