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侬”调解 服务“贝侬” 马山创建调解机制化解基层矛盾速写
本报记者吕海锋
夫妻破镜重圆,兄弟隔阂不在,朋友重修旧好……自2016年以来,马山县通过“贝侬”调解机制,解决矛盾纠纷3500多件,7000多名当事人握手言和。
20世纪60年代初,“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典范。2016年,马山县结合本地民风民情,创建“贝侬”调解机制,打造新时代马山版“枫桥经验”。
马山县辖区约60万人口,有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在此聚居。“贝侬”是壮语,指的是兄弟姐妹、朋友或者关系好的人。“工作人员到村寨开展调解工作时发现,由中立的‘贝侬’来调解,双方情绪更容易平静下来,能达到积极的效果。”马山县人民法院院长秦戈兵说。
于是,当地结合壮村瑶寨群众具有“重感情、重情义”的特点,因地制宜,创建有马山特色的司法服务工作品牌——“贝侬”调解工作法。
“贝侬”调解是通过邀请矛盾双方共同的亲朋好友,或者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到“贝侬”调解室,法官组织矛盾双方及“贝侬”围圆而坐,由“贝侬”提出调解方案,双方认同后,法官审查并制作调解书的审判方式。
截至目前,马山县在乡镇村屯设置48个“贝侬”调解工作室,积极化解诉前纠纷,在社会矛盾纠纷进入法院时,法官按照当事人意愿会先联合“贝侬”引导当事人开展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当地法院成功开展诉前调解1000余次,节约了诉讼资源。在2020年,约350名案件当事人的“贝侬”参与案件调解、判后答疑等工作,调解率为46.52%,连续7年保持在南宁市法院首位。
为巩固拓展“贝侬”调解的成果,马山县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搭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多元化调解格局,除设置“贝侬”调解工作室,还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旅游纠纷、医患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三调”有效联动。
目前,当地通过制定出台人民调解“以奖代补”“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有2379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群众中。近几年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3055件,调解成功2915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筑牢“第一档防线”。
“有事找老莫。”在马山县加方乡,每当遇到解不开的结,乡亲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莫洪林。他是加方乡司法所所长,从事调解工作28年。他利用自己与当地群众朝夕相处的“人脉”,耐心做好每一件纠纷的调解,600多个家庭在他的帮助下重修于好。2019年,当地成立以个人命名为代表的“老莫调解工作室”。
如今,“贝侬”调解和“老莫”成为马山最响亮的政法工作品牌之一。其中,“‘贝侬’+调解”工作品牌获2017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奖,当地法院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广泛运用,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在马山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0年,马山群众安全感达到98.82%,位列全区前列。
新闻推荐
中国登山协会消息,2020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精英挑战赛(广西马山站)将在19日举行,各地攀岩精英将展开角逐。本次挑战赛参赛选手包...
马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