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戏楼传奇
□王树安
位于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的昭化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昭化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在文化生活极其落后的古时候,其庙宇多于民房,具有传奇色彩的6处古昭化戏楼,有力地活跃了昭化人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涌现了不少喜爱戏剧文化的昭化人。
这6处戏楼分别叫什么名字,又建在何处呢?
第一处戏楼在昭化东门外100米处的范长林家住处,叫东门戏楼,紧靠戏楼的东面为关帝庙,关帝庙后面是王爷庙,戏楼的对面是灵官庙;第二处戏楼是东山戏楼,地方在东岳庙内;第三处戏楼是北门内(拱极门)的过街戏楼;第四处戏楼是箭道坝的火神庙,叫火神庙戏楼;第五处戏楼是春秋楼戏楼,在现在的葭萌驿(原春秋苑内);第六处戏楼是城隍庙戏楼,就是现在的乐楼。
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戏楼虽多,却既不愁戏班,也不愁戏迷,更不愁唱戏的召集人。这种活动衙门及保甲都不管,是由当地的堂口、商会组织安排。当时昭化有“仁”“义”“礼”3个堂口。“仁”字号堂口由当地有钱有势的人组成,如汤文彬、王兴如等;“义”字号堂口由一些耍公子、哥们弟兄组成,如林长春、沈桃林等;“礼”字号堂口由较贫困的、常年出力卖水为生的穷人组成,如贾老幺等。还有未加入堂口喜欢品戏的王大爷、李大爷等。
唱戏的时间除了庙会、正月初九的“灯会”、久旱不雨的雨戏时节,在二三月份、七八月份比较闲的时候,都会安排戏班来。
庙会有梓潼庙春节的平安大会(时间不一定),二月二的娘娘会,三月初三的城隍会,五月十三的关圣会以及东岳会,六月二十四的川主会,十月初一的牛王会,还有火神会、马王会、丁宫会、观音会等,会期一般前后7天左右,雨戏唱的时间最长,一般都是49天。
每个庙会的前后几天都要唱大戏。如果哪个堂口先安排了,其他堂口也不甘示弱。你那个堂口唱几天,我这个堂口也要安排几天,甚至可能还要多出一两天。你在这个戏楼唱,我就在那个戏楼唱,因此昭化6个戏楼空台的时间很少。
唱戏的时间安排多,有在白天唱的,有在晚上唱的,有时晚上几个戏楼同时唱。看戏的人可以有选择性地看,由于离得近,一晚上可到几个戏楼看戏。
戏班的工钱由谁付呢?是看戏人买票还是由衙门出钱呢?戏班是由堂口或庙会主持人邀请,资金大部分由庙会出,少部分由堂口出,老百姓供戏班人的生活。
戏班由当地会首邀请碧口、中坝、江油、剑阁或广元的戏班来昭化,主要以川剧为主,偶尔也邀请广元豫剧团来唱。
有那么多戏楼,又有那么多时间唱,哪有那么多观众呢?看戏的不用操心,昭化是水旱码头,何愁无观众。昭化戏迷多,虽无交通工具,像曲回、大朝、朝阳、射箭、盘龙等地的戏迷,常常不怕风吹雨打打起火把来看戏。外地来昭化的坐商、挑担子卖小百货的行商等,也有许多戏迷。昭化的水码头是个看戏大户。苍溪、阆中、南部、射洪、蓬溪、南充等地的大船要到昭化停靠,等广元、碧口、宝轮的煤炭、药材等物资装船,一等就是好几天,如果遇到扎风、扎水、等货的原因,上百条船停靠昭化,上千人常住昭化,所以唱戏的时候,即使两、三个戏楼同时唱,每个戏场都有上千人看戏。
昭化的戏迷,由于常年看戏,对几个戏班的演技都了如指掌,对戏里的人物、穿着、脸谱、拿什么道具,乃至于唱词、唱腔都常记于心。凡来昭化的戏班在昭化唱戏都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唱亮台戏(第一场戏),唱得好,观众满意,就会听到喝彩声、鼓掌声,若是哪句唱得不对,或道具不对,石头、瓦块上戏楼了,唱完亮台戏后第二天就灰溜溜地走了。
一年中,最热闹的场景要数每年正月初九的“龙灯会”,从初九开始,城内扎起两座灯山,正月十三点灯,正月十五倒灯,每天白天晚上耍龙灯、唱大戏,城墙上、城内大街小巷都是人。还有就是大旱时唱雨戏,前前后后唱49天,主要是撵旱魃(一种阻止不下雨的妖),说来也怪,唱戏的中途或者结束前都会大雨倾盆,解除当地的旱情。
昭化戏楼兴于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的民国初年,民国尾期战乱,加之年久失修,有5个戏楼先后垮塌了,只有城隍庙戏楼(乐楼)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维修还在供唱戏和游客参观。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彬特约通讯员田明霞)6月9日,梓潼县宏仁镇金宝村蔬菜大棚里,村民们在忙着采摘、分装“二荆条”青椒。今年,梓...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