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大菜园 “跑步”融入长三角

临沂日报 2021-05-25 09:30 大字

鲁南蔬菜批发市场的工人正在分拣装箱蔬菜

兰陵县向城镇徐皇路村的大白菜喜获丰收

向城镇卜楼村“蔬香门递”田园综合体采摘园

□临报融媒记者 孙成思

田学富 李庆娟

通讯员 卢园园

沿京沪高速从临沂一路向南而驰,至临沂枢纽转上岚曹高速向西而行,很快就进入了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兰陵县。

放眼望去,公路沿线处处沃野绿畴,大棚如云。

在位于向城镇的兰陵西出口,沿匝道盘旋而下,出了高速就进入了兰陵大棚蔬菜的发源地。向城镇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值达20亿元。这里产出的菜,从岚曹高速上路,转上双向四车道的京沪高速,七八个小时直入江南,用当地人的话说:“咱的菜,上午还长在自家的菜地里,下午就进了上海人的菜蓝子。”

兰陵融入长三角,高速公路功不可没。运菜车下江南,从以前的十几个小时车程缩短到七八个小时,无论是对蔬菜保鲜,还是应对菜价波动,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名闻遐迩的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就建在高速出口附近。

5月20日,市场上车辆往来穿梭,人潮鼎沸,熙熙攘攘。在这里,每天200多万公斤蔬菜南下,上演着车轮滚滚下江南的宏大场景。

眼下正是蔬菜上市旺季,市场全天24小时都在上货走货,各类菜品“齐聚”。正在等待装车的卡车司机小高说:“京沪高速扩成双向四车道后,堵车的难题解决了,节约了小一半的时间,跑起车来那叫一个爽。”

蔬菜行情一日多变,殊难逆料。但“唯快不破”,以速度换时间成为应对行情最牢靠的招法。京沪高速路的改扩,缩短的是时间,加速的是与长三角融合的进程。

据了解,依托高速大通道,向城镇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近几年已发展到30多家。

高速路,不仅拉动着兰陵的物流业飞跑,还推动了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兰陵蔬菜再次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风口”。

岚曹高速兰陵西出口大约500米,就到了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钢结构大棚,俨然一座座厂房。

进入棚中,体感舒适如春。环境采集信息大屏显示着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土壤温度湿度等指标,一目了然。

时令已入芒种,棚中辣椒渐次成熟,挂在一米多高的植株上,红彤彤的鲜艳醒目。为了增加植株承重,每棵辣椒都用尼龙绳拉吊,便于植株上爬生长。

郭军见,这位70后是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010年初,他发起成立了这家合作社,核心基地占地面积320亩,社员发展到5000余户,辐射兰陵及周边200多个村庄。集蔬菜育种、繁育、推广,新型棚体建造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与推广、农业技术培训、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为菜农提供综合性服务。

10年多时间,合作社累计投资45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标准化蔬菜种苗繁育工厂两处,主要针对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县市供应为主,面向全国供应为辅的订单式生产经营模式。生产中执行工厂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育苗管理准则,现已发展成为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种苗繁育工厂,一次性育苗能力可达1500万株,年综合育苗能力可达1.8亿株以上。

从种菜卖菜,到卖生产经营模式,这里的合作社不仅让菜园子大面积地发酵,而且还让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实现了蔬菜品质的大提升。

一条高速,联通了鲁南和江南,给当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去年以来,“产自临沂”融入长三角的号角吹响了。怎么融入?是向城镇党委书记庄文武最近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庄文武告诉记者,向城镇有3万多人常年往来穿梭于江南,成为对接长三角的生力军。但要想真正地融入长三角,光有这些“硬件”远远不够,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产业升级的“硬核”。这个“硬核”,镇里瞄准了大数据,以构建大数据系统推动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市场的精准化运营。比如,南方目的地城市一天的蔬菜需求量是多少,消费者对品相、品质及口味的要求,甚至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都将实现精准的数据化管理。

上午10点多钟,岚曹高速兰陵西入口,装满各种蔬菜的大车一辆接着一辆,驶上高速,向着长三角地区飞驰而去。

新闻推荐

兰陵县残联: 慰问康复训练儿童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李依璐韩冬通讯员赵凤英)“全国助残日”前夕,兰陵县残联到兰陵县妇幼保健院看望慰问康复训练儿童,送来饼...

兰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陵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