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地里干活,晚上夜校充电 兰陵“蒲公英夜校”点亮村民夜生活

农村大众报 2021-05-12 14:23 大字

“自从有了这个蒲公英夜校,我们晚上有了去处。吃完饭一搁下碗筷,大伙儿都凑到一块,活动多,可热闹了。”4月底的一个晚上,兰陵县长城镇李宅村村民李玉申说,这两天给村民上课的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讲的是医疗保险知识,村民听得很认真。

“第一书记”讲国家惠民政策;村里的种植能手讲猕猴桃、胡萝卜、大蒜等作物的种植技术;支教的大学生给村里孩子辅导功课……这些都是村里夜校的活动内容,而且只要组织就座无虚席。“夜校学习也不耽误白天干活,很受村民欢迎。”李宅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山说。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实做深,去年以来,兰陵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省市文明单位与100个村结对共建“蒲公英夜校”。按照有教学场地、有学校标识、有管理人员、有施教设备、有师资配备、有教学教材、有运行机制、有学习活动“八有”标准建设。由1名负责人、1到2名具体管理人员组成,村实践站站长兼任校长。从党员干部、技术专家、“四雁”人才、学校教师、医院医生、道德模范等人员中,择优聘请夜校专兼职教师,确保每所夜校至少有5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授课教师。

“夜校的学习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农技知识、日常知识、文体娱乐、民主议事等。”长城镇宣传委员于秀玲说,“同时结合群众素质、农时农事等实际,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有奖答题、文艺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

白天忙农活,晚上进夜校充电,从土专家到田秀才,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成为三尺讲台上的主角。“蒲公英夜校”已成为兰陵广大群众学习知识、传播正能量、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以前村民晚上吃完饭要么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看手机,要么是三五成群拉闲呱、打扑克。自从开办了‘蒲公英夜校’,村委大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于秀玲说,“通过这种方式,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学习的一个场所。村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邻里之间也增进了感情,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

通讯员徐侠王海玲

新闻推荐

临沂市工商联到兰陵县调研 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展萍)4月23日,市工商联到兰陵县调研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并参加新兴镇太子堂村格田光彩小学揭牌仪式。市...

兰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陵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