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碑 访古 忆故人

兰州晚报 2020-10-21 07:58 大字

莲花山为陇右名山,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我先前曾于2003年和2007年两次登上主峰玉皇阁,这一次是第三次,但是没有登山,而是拓碑。

2015年6月27日,我们一行在康乐县原莲花山花儿协会主席丁作枢的引领下,直赴莲花山下的唐坊滩。那天,天气忽阴忽晴,就像小孩子的脸。到了目的地就直接投入工作,我负责选择所拓的碑,付继林则负责拓碑。付为临夏县北塬人,曾在湖北黄冈、山东等地从事碑刻工作,技艺高超。面对着一通通碑刻,我认真选择,付细致工作。莲花山碑林自1993年建成以来,由于石质及技术原因,分化严重,很多字迹难以分辨,我们只选择性地拓了几通碑,算是对历史的记忆吧。沈鹏题写的“分山石”三字,脱落严重,我们只好就此作罢,只拓了李铎、欧阳中石、王学仲等人的几通碑。甘肃籍我们只拓了何裕先生的“滴水穿石”。何裕先生我曾见面两次,第二次是和甘肃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赵忠先生和已故的青年画家、临夏万寿观道士尹明友一起去他处为万寿观出书题词。当时何裕写了“古观仙踪”四尺对开条幅,记得赵在何写的时候还不停地说让何把字写厚重,而如今呢?《万寿观》一书已出版多年,尹明友君却已归于道山好几载,何裕先生也于2015年驾鹤西游。

在唐坊滩的莲花山碑林,要数黎凡先生的书法最多。黎凡先生是在时任省林业厅副厅长禹贵民的倡议下,具体负责碑林的建设,厥功甚伟。我编著的《鳌头傩》一书,黎凡还题写了“傩是人类古代民俗的活化石”之句。这一切要归功于汪鸿明先生,汪鸿明先生为康乐籍人,研究花儿,曾出版有《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会”》《花儿源流考》。他与黎凡交情很深,我嘱汪老师代我题词,故有黎凡先生的题词。我与黎凡先生见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是在2013年7月11日下午,那天兰州下着中雨,汪鸿明先生不顾年事已高,陪我来到了位于东方红广场附近的黎凡先生的家。当时黎凡正在客厅内写字,客厅里挂满了先生的书作,他的夫人钟兰在做饭,我们说明了来意:就是给先生送书。与黎凡先生寒暄了一阵,我们起身告辞,黎凡先生及夫人挽留我们吃完晚饭再走,我们推辞掉了。

见字如见人,汪鸿明先生也于乙未年初从人间蒸发,杳无音信,黎凡先生随后也溘然长逝。

抚碑昔今,感慨颇多,碑刻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假如这些碑刻用山东、山西的原料,假如这些碑刻是由像付继林这样的专业人士雕刻,假如我的那些故人都一一健在,那该又发生哪些故事呢?一系列的问号在我的头脑中打转。

莲花山这座文化之山,“马莲绳拦道六月天,花儿映红了少年”的山,你的文化魅力向谁诉说,是这些碑刻还是花儿,还是这些已经远去的故人?

□徐光文

新闻推荐

拉好这碗“脱贫面”

“先在饭馆里打工,学会拉面技术、攒够本钱自己开个拉面馆。”马如虎用几年时间从康乐县八丹乡李子堡村的贫困户变身为在上...

康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