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好这碗“脱贫面”

民族日报 2020-05-21 09:57 大字

“先在饭馆里打工,学会拉面技术、攒够本钱自己开个拉面馆。”马如虎用几年时间从康乐县八丹乡李子堡村的贫困户变身为在上海开拉面馆的小老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滋润。

2008年,马如虎来到上海一家牛肉面馆打工,他说,每一位拉面师傅都是从打杂工做起的。2011年,马如虎实现了开店梦,他在上海郊区拥有了自己的一家牛肉面馆。开店后,他和妻子将这家只有50平方米的小面馆经营得风生水起。“除去成本、租金等,饭馆大概一年能挣10万块钱,利润很不错。”马如虎说道,因为自家店位置处于住宅区,所以客源一直很稳定,他还说,当地人口味偏清淡,有时会要求放糖来调和味道,他也一直在调整熬汤、放佐料的方式,不断创新求进。

几年后,马如虎的哥哥和弟弟也陆续在上海开了拉面馆,弟兄三人相继脱了贫。马如虎告诉记者,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自己走不到今天。谈到如何做好这份拉面产业,马如虎兄弟三个异口同声地说“要继续鼓劲出力,再开一家拉面馆。”今年4月份,大家都陆续复产复工后,他们还在家等着一个好消息——申请的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能顺利批下来,这是兄弟三人扩大拉面馆规模的坚强后盾。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彦鸿介绍,全村已有27户人家在外开拉面馆,167人从事拉面相关职业,像马如虎一样通过开拉面馆致富的人不在少数。

同村的马麻乃在外地开拉面馆已有9年,从学徒到拉面师傅,从上海辗转到浙江,现在他已经是2家拉面馆的老板。“刚开始是村里的乡亲带我到饭馆打工学手艺,攒了些钱后就自己开了一家拉面馆。”马麻乃告诉记者,他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店面积很小,店内只能摆5张桌子,虽然苦点累点,但效益还行。

现在又在浙江一处景区开了2家拉面馆,他既是大厨也是老板。“一边干一边学,从学徒到老板就是这么‘炼’出来的。”马麻乃说道,他实现了“华丽转身”后,还雇了3个村里的乡邻来店里打工。

一碗拉面让李子堡村的许多贫困户变成了拉面老板,为把这碗“脱贫面”拉得更远,李子堡村将拉面经济作为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部分,马彦鸿说:“以前村里人外出做拉面生意,主要靠亲带亲、邻帮邻,近几年县上、村里会定期组织举办拉面技术培训班,县劳务办也会组织村里的青壮劳动力,负责把他们送到拉面馆学拉面手艺,真正让想学技术的村民能找到致富门路。”

新闻推荐

胭脂湖公园美景醉游人

“五一”小长假,康乐县胭脂湖公园鸟语花香、芳草菲菲,步步皆景,成为游客休闲赏花的最佳去处。一条条延伸在绿草树荫中的小路...

康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