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两市场”激活“双循环” 聊城海关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朱海波本报通讯员商春华
6月10日,一场小雨让人顿感暑气全消。
当日,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厂区里,几节满载着进口铜精矿的火车皮在矿石堆场的仓库间徐徐穿行,60天前,这些铜精矿还远在上万公里之外的秘鲁。在厂区门口,装满出口用阴极铜的运输车不停驶出,再有7天,这些阴极铜将到达韩国釜山港。
对从事进出口业务10多年时间的祥光铜业国际贸易服务部员工宋纯爽来说,这半年来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今年1—5月,祥光铜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含二线)达到66.0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4.86%;内销铜等保税货物10.1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7倍。
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祥光铜业一马当先,宋纯爽说,能有这样好的成绩,聊城海关功不可没。
祥光铜业是世界上单系统产能最大的生态铜冶炼厂,具有年产阴极铜50万吨、黄金20吨、白银600吨、硫酸170万吨和稀散稀贵金属1000吨的生产能力,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从事进口铜精矿加工、出口阴极铜等业务。
然而,大也有大的难处。近期,国际铜价持续上扬,与去年同期相比,铜价进口价格增幅达90%,企业遇到资金难题。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聊城海关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为企业解难脱困。2016年,祥光铜业取得内销集中征税资质,是全市第一家获该资质的企业,在济南关区也是首家。为缓解企业资金难题,聊城海关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先销后税的政策;落实高级认证企业信用管理优惠政策,仅内销集中征税一项就免除担保金约3000万元;指导企业在聊城率先应用关税保证保险、企财保等新型税款担保模式,在此担保模式下,每年可为进口铜精矿提供近10亿元的税款担保。
铜冶炼特殊生产工艺与加工贸易监管政策不相适应,这是困扰全国铜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企业的事就是海关自己的事,2019年,聊城海关组建了由6名成员组成的课题研究组,一方面全面了解生产工艺,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另一方面派员到江西、宁夏等海关总署直属海关学习,与9个直属海关沟通,梳理全国铜行业监管现状,分析数据筛查监管风险点,探索实施“铜总量控制”监管模式。在这一监管模式下,阳谷祥光铜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多年来稳居全国铜行业前列。
2017年,聊城海关受海关总署委托制定了《铜精矿加工贸易业务操作指引》;2019—2020年,铜精矿课题组撰写的“铜精矿监管模式”理论成果先后被《海关研究》《中国海关》等国家级媒体刊发;2020年,《铜精矿加工贸易副产品内销估价案例》入选全国28个典型估价案例。
目前,聊城海关铜加工贸易监管经验被安徽、湖北、甘肃等多家直属海关学习借鉴,“聊城模式”走向全国。
新闻推荐
6月9日,阳谷县侨润街道西八村润祥种植合作社里一片繁忙,村民正在油葵地里除草、灭虫。连日来,西八村的油葵陆续开花,满地金黄...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