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解“三难”
□本报记者蒋希伟本报通讯员冀晶
麦浪飘香,丰收在望。6月3日,看着新修建的村南大街和村东大街,东昌府区斗虎屯镇于楼村村民卢武江喜上眉梢。“多亏了第一书记的帮助,村里道路终于修好了,今年过麦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联合收割机进不了村啦!”
于楼村地处东昌府区与临清市交界处,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车辆进出比较困难。村干部反映,一到下雨天,村民都不愿意出门,生怕弄一身泥水。
行路难是于楼村“第一难”,修路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心愿。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第一书记廉庆先时刻把修路这件事放在心上。他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于楼村南大街和东大街需修缮的道路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需要资金15万元。廉庆先一方面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修路资金,一方面与村干部研究制定施工方案。
资金到位后,廉庆先与村干部立即行动起来。清理破损路面,重新打牢地基,浇筑混凝土……廉庆先紧盯修路的每个环节,严抓工程质量。在修路的同时,廉庆先多方联系苗木资源,在道路两侧栽植了海棠、月季、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1万余株。
自2019年6月全市第四轮“双联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坚持规划引领,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编制完成了《于楼村村庄规划》,为于楼村擘画了乡村振兴蓝图。
除了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也是于楼村村民面临的难题。廉庆先在帮助该村修路的同时,也在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吃水难和灌溉难的问题。
村民反映,村里吃水用的机井坏了近半年时间,抽出来的水含沙量大,洗菜、洗衣服都成问题。廉庆先积极联系打井队,给村里新打了一眼机井。另外,针对村民反映的河道淤积问题,廉庆先联系工程队,将河道加深了2米,使于楼村750多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农田“喝”上了黄河水。
因为于楼村地处河流下游,所以加深河道并不能彻底解决村民灌溉难的问题。原先,河里没水时,村民们依靠之前村里打的21眼机井来灌溉。“用机井浇地时,村民需要把自家的泵投放到30多米深的井中。泵很重,必须两个人才能抬动。”于楼村党支部书记郑子帅说,“每次浇完地,还得把泵取出来,特别不方便。”
为此,廉庆先协调资金3万元,改造机井10眼,并为所有机井都安装了公用水泵,解决了原来每家每户自行安装水泵的难题,将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大大方便了群众。
于楼村“三大难”问题解决了,可廉庆先并没有放松下来。在他的办公桌上,还摆着一系列工作计划:加快村党建活动阵地建设,修建村文化休闲活动广场,扩大大蒜种植面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夏旭光)大桥村桥兴合作社利用河堤闲置河滩地500亩,与泰诺脱水蔬菜食品公司对接,开展订单式橄榄菜种植,间作种植油...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