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华的增收账
□本报记者路子强通讯员娄晓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踩着西下的日头,揣着领到的70元工资,5月20日,高唐县赵寨子镇北街村脱贫户老徐哼着小曲,美滋滋地回家了。
别看现在“红光满面”,往前数几年,40多岁的徐玉华,被自己的小家庭折腾得头发花白、面容愁苦,显得很是苍老,“老徐”之名也由此而来。虽然现在气色好了,但“老徐”的称呼一直延续下来。“也算是对我的一个提醒,要忆苦思甜,不能忘了党的好政策。”徐玉华说。
妻子先瘫痪后病逝,撇下上初中的女儿和不到一岁的儿子。因为要照顾家,没法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干农活,家庭收入入不敷出,老徐带着孩子们生活得非常艰难。
正当徐玉华一筹莫展之时,村党支部书记张宪贵找上了门来。原来,北街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面积种植麻山药,目的就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对于贫困户,张宪贵更是把他们作为重点帮扶的对象。
根据徐玉华家庭实际,张宪贵为其提供了三个增收渠道:把5.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流转收益;以500元一股的成本入股合作社,年终进行分红,即使合作社亏本,也会让贫困户保本;在合作社打零工,方便照顾孩子,工资日结。
徐玉华的日子“瞬间”好过了。“去年,土地流转得到4400元,两股股份分红224元,打零工挣了1.6万元。”徐玉华掰着手指算了三笔账。一年两万多元,加上其他补助,徐玉华一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北街村领办的绿色佳园合作社主打麻山药的种植和加工销售,目前有一座容量100多吨的冷库。今年,合作社再投资76.8万元,新建容量500吨的冷库,一并购置切片设备。“新设备可以把小的、不规则形状的山药进行削皮、晾晒、切片,加工成药材。以前,这种小的、不规则的山药一公斤卖不到一元钱,切片后每公斤可以多卖2元钱。”张宪贵说,合作社运转良好,带动了2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平均收入达到1.2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蒲二利通讯员陈雪媛王纪朋)高唐县民政局自今年1月开始,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留...
高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