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靠技术揽活,儿子凭智慧农机吸粉 新老农机人麦收各不同,背后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通讯员刘明明李超

农村大众报 2021-06-11 13:42 大字

关鹏鹤在演示农机智能操作系统。6月5日上午,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南三官庙村,种粮大户关洪昕的小麦开镰收割,几辆大型联合收割机在300亩麦田里来回穿梭。

虽说种着300亩地,但农机作业才是关洪昕的主业。“我从十八九岁就开农机,一直没停过。”关洪昕说。1985年,他就买了第一台农机——泰山牌拖拉机;2012年,他成立兖州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各种农机具已有近20台(套)。

今年56岁的关洪昕开农机已30多年,要说农机作业经验,他当仁不让。“这些老机子我闭着眼都能开,听声音就知道哪里的毛病。”关洪昕说,他认为,地整得好不好,关键看农机手的技术和经验。

正因为关洪昕业务精炼、经验丰富,当地很多种粮大户都愿意找他干活。然而,近两年,关洪昕却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关洪昕30岁的儿子关鹏鹤现在成了种粮大户们的“香饽饽”,不少人点名让他接活。

要论农机驾驶技术和经验,儿子还得向父亲学习,不过关鹏鹤有他的独特优势。“我喜欢用智能化农机设备,这两年连续上了两台带北斗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拖拉机,这种机械设备跑两公里误差不超过两公分。”和关洪昕依靠经验、技术不同,关鹏鹤更迷恋科技的力量。新上的智能农机虽然售价不菲,但关鹏鹤依然说服父亲买了两台。“一共1000多亩地的起垄作业,不到3天就干完了,1天能干400亩。”关鹏鹤说,智能农机的作业效率比普通农机提升了3倍左右,而且活干得更好。

“现在有了智能农机,大夏天割麦子就在驾驶室吹着空调,想开就自己开一会儿,不想开就设定好程序和路线让农机自己作业,自己操控手机就行。”关鹏鹤说。

同样迷恋智能机械设备的还有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美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周滨。

2018年,周滨的父亲周美东牵头成立了美东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搞大田作物的耕、种、管、收等社会化服务,现有各种类型和马力的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旋耕机、无人机等共计60多台套。

虽然农机挺多,但合作社每年还会上新农机,这些大多是周滨强烈要求购买的高科技智能化农机设备。今年,周滨就特意要求花五六万元买了新款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刚开始,周美东觉得儿子选的新农机花里胡哨,不顶用。“一台小小的飞机比一台大植保机都贵,老觉得不值。”周美东说。

不过,这两年新上的5台植保无人机在植保喷药上发挥了大作用,效率大大提高,购机成本几乎当年就能收回,这让周美东大开眼界。今年儿子再花钱买新款无人机时,周美东直接敞开了钱包。不仅如此,周美东还准备听从儿子建议,在拖拉机和收割机上安装智能导航系统和制冷设备。

农机社会化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种粮大户和农户省心不少。关鹏鹤说,合作社服务种粮大户大多采用订单式服务,而散户则也常以村庄和联户为单位提前预定农机服务。

关鹏鹤说:“现在农户麦收、耕种都找专业农机服务队,不是他们懒了,而是农机设备越来越先进,种地从传统耕作变成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流水线作业。”

新闻推荐

信发街道 集中整治社区环境

本报讯(记者蒋希伟通讯员吴汉)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近期,茌平区信发街道开展了社区清洁集中行动,对辖区重点小区墙体小广告...

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